“美人虹”为何暗指女子淫乱?这要从虹的初始意象提及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将阿房宫里的长桥比作虹以突出阿房宫的气势非凡。
而虹波折的形状贴合拱桥的曲度,虹华美妖冶的光荣恰如这座气势非凡的长桥的金碧辉煌,十分贴切。
除了在各种古诗词中也能表示历代文人墨客对虹的偏爱,在各种经史子集以及先民的神话传说中,虹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多领域交叉研究兴起确当下,仅仅恪守在自己的领域中是无法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更进一步的。
要想对虹的文化意象做出准确的探究,我们需以古代文献中的记载为根本,加上考古出土文物及文献和民间口传材料作为佐证。
这样才能探求虹背后的深层意象,而非为某些传世文献的流于表面的见地所遮蔽和误导。

下面笔者将从虹最初的意象出发,再对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虹的文化意象——“美人虹”和“白虹贯日”的由来做出合理的阐明。

从古代文献中看虹的文化意象为何将虹比作丽人

1.虹初始意象的由来

虹便是我们本日所说的彩虹,经由近代光学和数学的发展,我们知道彩虹的实质是一种光学征象,是由于光的色散和反射引起。
而远古先民显然没有如此高的科学研究水平,只能从感性层面去认识这种自然征象,一定也就添加了很多神秘色彩。

虹在古代有很多别称,“绛”“螮蝀”“蝃蝀”“虹蜺”“雩”等,充分反响了不同时期和地域间感性认识的差异。
寻本溯源,虹的甲骨文是一只中间拱起的双首龙形象,进一步可以阐明为是一只拱着身子饮水的双首龙。
作为象形笔墨,其形象地表现了虹的曲度。
但双首龙的说法又缘何而起呢?

《说文》曰:“虹,螮蝀也,状似蟲,从虫,工声。
”带出了虹和虫的关系,而虫在古代可用来指蛇。
虹的曲度也使人遐想的蛇曲线形状的身躯。
由于先秦期间,龙蛇常作为一体来利用,蛇又被称为“小龙”,故虹终极可遐想到龙身上。

龙在中原文化中是颇为主要的,我们自称“龙的传人”,天子则自命是“真龙天子”,而中原民族的人文开山祖师伏羲是人首蛇身的形象。
中国人对付龙的崇拜,也解释了在上古期间对龙的图腾崇奉。
学界认为龙蛇是最早的虹神形象。

实在通过格式塔生理学,对“龙”和“虹”的关系可进行进一步阐明。
龙和虹都和打雷下雨的自然征象干系,先民认为龙可以呼风唤雨,腾云驾雾,而虹常常在雨过天晴后涌现,则在先民眼中,这两者背后所象征的东西都是同等的。
故会有虹是龙取水而生的说法。

而虹其背后还有另一层初始意象,便是远古先民的生殖崇拜。
这种意象将虹的甲骨文阐明为是两条交尾的龙,认为其进一步表示了伏羲女娲交配之象。
伏羲、女娲皆人首蛇身,相互交合乃生万物。
更详细的阐明如下

1.古人以云雨来代指男女之事,而虹又和云雨密切干系,故虹会使先民遐想到生命的孕育。

2.各种文献中,《诗经·鄘风·蝃蝀》曰:“蝃蝀在东,莫之敢指。
”(蝃蝀,虹也,夫妇过礼则虹气盛,君子见戒而讳之,莫之敢指)是说虹在男女交合后涌现。

3.虹是阴阳两气交合而生的,故分雌雄,雄者曰虹,雌者曰霓,故联系到男女交合之意。

也便是说在虹身上寄托了上古先明的对付龙的图腾崇奉,以及其朴素自然的生养不雅观。

2.把虹称作“美人”的背后

东汉刘熙《释名》中对虹别号“美人”的记载较为详细,其云:“虹,阳气之动也。
……又曰美人。
阴阳反面,婚姻错乱,淫风盛行,男美于女,女美于男,相互奔随之时,则此气盛,故以其盛时名之也。

把虹和俏丽的女子联系起来在现在看来也颇为自然,虹的颜色俏丽又兼有轻巧洒脱之姿,就像俏丽女子婀娜飘舞的衣裙和身体,以及光彩照人的姿容一样神秘又令人神往。
但是其背后却又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态度。

其一,认为是对女子淫奔的讽刺

上文中《诗经·鄘风·蝃蝀》常常被人认为是讽刺文中女子行为不检,不遵媒妁之言,婚前与男子偷情。
闻一多师长西席赞许此法,认为不仅此篇,《诗经》中屡次以虹比作淫奔的女子,而《高唐赋》所传的虹的化身是一位奢靡的美人。
虹一度成为红颜祸水的代名词。
在汉代的文献中,虹的涌现也常被用来隐喻后妃乱政。

尤其是经由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阐明后,在先民眼中和强大兴旺干系联的生殖变得不可说,莫敢言,更是为把女性压抑到极点的三纲五常所耻的。
而虹又如此赤裸裸地和女性已经生殖干系。
以是其将虹视作女子淫乱的代名词。

其二,认为是纯挚对美的物象的赞颂

在封建社会节制文化主导权的男性,在虹最初意象的影响下,自然会想到俏丽的女子,以是将虹称作“美人”是情理之中。
虹和美人一样是他们赞颂的工具,并无讽刺之意,而是纯挚对付美的事物的崇拜,乃至于寄托了其对美好爱情的神往。

将虹比作美人,从深层次的神话学意义剖析,表示着原初“先妣之灵”式的女神崇拜,是虹崇奉的神格化表示,也是得这份赞颂更添加了神圣感。

3.为何“白虹贯日”是大凶之兆?

《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可谓是极凶之兆。

但是纵不雅观中国考古出土玉璜,尤其是商周玉璜多以双龙蛇首或双兽首形式呈现,若虹和恶兆干系,为何要雕刻于玉器之上,作为贵重的陪葬品呢?可见先秦期间虹的意象是美好的,那虹龙的通灵、降福本初意义是如何被遮蔽的?“白虹贯日”又何缘令古人如此不安?

首先,白虹是一种分外的虹,故名思义,它色白,没有五彩斑斓的光荣。
这使得我们能从大体上把握它令古人惶恐不安的缘故原由。

但这里需申明一点,经由当代科学的研究,白虹不是彩虹的一种,而是一种叫做“晕”的大气征象,由于大气中的冰晶对光的反射或折射而产生。
不过根据古人将虹为五色,为黄、青、赤、白、黑的分类方法,白虹确实为五色虹的一种。
那么到底为什么白虹多象征不祥呢?

其一,借助五行之说,白虹对应西方的白虎。
而白虎作为西方之神,代表刑杀。
太阳的西归就预示着一天的凋亡。
白虎自然被人们看做去世亡之神。
去世亡是大不吉,白虹自然也为不祥之兆。

其二,白虹的分外性。
分外之物,不常见之物常常被古人和某种预兆联系在一起。
地震,失火等自然征象也被阐明为恶兆。

首先,白虹和一样平常虹涌现韶光不同,虹清明始见,小雪之日藏而不见,而白虹则冬出。
其次,形状上,虹为半圆形的双首龙形,而白虹则为一首。
而在波折程度上白虹也不如一样平常的虹,以是有“白而直”之说。
末了再次强调在颜色方面,白虹只有单一的一种颜色。

而受阴阳和谐,阴阳五行不雅观念的影响,古人潜意识中认为“白而直”,且只有一头的的白虹是失落调失落衡的表现,自然就会将之和君主为政失落道,政局混乱相联系。

其三,太阳为大地带来光明和温暖,是阳气茂盛的象征。
太阳崇拜在我国新石器时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崇拜征象和文化生理。
而如此神圣,被认为能促进丰产的太阳被一道白虹所贯穿,古人自然会感到不安。
另引《汉书.邹阳传》中“白虹,兵象,日为君,为燕丹表可克之兆”的说法。
日为君象,此处指秦王,白虹为兵象,故白虹贯日象征刺秦王。

除白虹之外,青虹,黑虹等的涌现,也都预示着不祥的征兆。
宋代许洞《虎鈴经》卷对各种颜色的虹与兵戈之事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记述。

“攻仇敌之城,有虹蜆屈曲从外入者,三日内城屠。
五色虹蜆饮军井者,大凶,移营避之。
虹蜆垂营中者,亦败兆也。
五色虹蜆绕城,城中将乱,急攻之。
白虹见于军上者,军败流血。
白虹贯中,师不可出。
赤虹从天直垂地者,所垂之地敌兵至。
黄虹在营上,吏士多惊扰。
青虹亦如之,不为灾。

4.总结

总体来说,虹的意象繁芜且繁多,乃至有时候自相抵牾。

在漫长的五千年历史里,虹的原始意象所带来的福泽和美好逐渐被遮蔽和曲解,逐渐成为里淫乱和恶兆的代名词。
纵不雅观历史脉络,先秦期间,人们对虹的认识是朦胧的,虹在他们眼中是神秘的化身,与生殖崇拜和对龙神的崇奉紧密干系。

汉唐间,虹的正面色彩开始逐渐消逝,当时的文献记载热衷将其作为一种天象与社会政治的动荡、君主失落德等成分相联系。
到宋代,虹的神秘色彩在逐渐褪去,人们试图从自然征象的角度对其加以阐明。

而到本日,虹的神秘面纱已经完备揭晓,虽然我们知道这只是一种光学征象,但还是为那五彩的霓裳所惊叹。
或许对付虹的原始意象已经深深刻入我们的血脉,理解这些神秘又熟习的意象,让我们得以通过不同期间人的眼睛来不雅观察天下,体会他们眼中虹所象征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