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纪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选录

初衣解诗:人类用以划分韶光的坐标,是根据自然界的客不雅观规律。
以自然界的一种大的相似的循环,定做年的开始。

年,古书上的年,是谷物成熟的时令。
岁是天文木星在一年的规律显示。

元旦新年读诗古诗里的年年纪岁可不止一句年年纪岁花相似

年年纪岁,该当是一个口头语,至少起源于唐朝之前,连用叠用,有着口感上的加重语气,年年纪岁又后来演化成一种诗语,由于表达了一种连绵不尽的情怀。

年年纪岁表达的一种农耕文明的循环。
花谢花会再开,天道循环,四季有序,表达光阴也表达情绪。

初唐时候的墨客刘希夷,少年的时候就显露了文学的天分,这个敏感的墨客天成丽句。
在一篇吟咏“白头翁”的诗里,以白头翁面对桃李鲜妍,又须臾凋零,表达了青春易逝的华年伤感。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纪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个中最有名的丽句子是“年年纪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而且表达的意境可以有多种的解读。

第一种含义,说年年纪岁的春花相似,来看花的,每年的人都不一样。

第二种含义,是说年年纪岁的春花相似,而每年的人都在失落去青春的光阴。

于是这句话切实其实通吃了男女老少,涵盖了爱情与光阴。
可以是年轻时感情的失落意,也可以是中老年后,对付光阴的哀惋。

但是要知道中国的措辞如此的丰富,以岁岁年年做词语,并非只有这样的一首。
而且常日用在岁末年初,花好月圆,重大吉利的日子。

常日典雅而郑重的一句,是年年今日,岁岁目前。
或年年有今日,岁岁有目前。

盛唐时候的张若虚,以“年年”入诗,在《春江花月夜》里,是这样描写人生与景致的互动关系。

“人生代代无穷尽,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五代十国的冯延巳,则以“岁岁”入词。
在他的《春日宴》里,这个“岁岁”用的玲珑上口。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月犹如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到了宋朝的时候,年年纪岁连用的次数可就更多了。

北宋期间的文学家苏轼,看牡丹的时候就曾经说:

“年年纪岁何穷已,花似今年人老矣。
去年崔护若重来,重作冯妇在千里。

说的是年年纪岁光阴是没有尽头的,但牡丹花却和人一样,在今显出了朽迈的迹象。
我去年倒是来过,但是去年和我一起赏花的人现在远在千里。

在这里的年年纪岁,不但表示着岁时的循环,跟在岁时的循环中间,人生老去良朋难聚的惆怅。

宋朝的婉约派的著名的女作家朱淑真,在七夕节里便是这样写。

”何如暮暮与朝朝,变动却年年纪岁。

说的是有情的牛郎织女,本来该当朝朝暮暮相守,现在却变成了一年一岁相逢,这缩水360倍,叫人情何以堪。
朱淑真是著名的急性子,是属于那一种急着着花,急着结果,烦了就跺脚跳的大家小姐,我有时候以为,她肯定是当代人穿越错了地方,在宋朝憋屈去世了。

宋朝的梅尧臣非常喜好梅花,以是在写梅花诗里,绝不客气地用上了岁岁年年。

“梅要山傍水次栽,非同弱柳近章台。
重重叶叶花依旧,岁岁年年客又来。

实在虽然写出梅的好,但也过分的贬低了柳树,难道柳树非要傍着张牌和人烟稠密的地方才种吗?不过他姓名里有一个梅字,这样的偏爱,大地也是给自己添自傲。

那么年年纪岁更多的时候,是分开来用,这大约是诗和词的格式所决定的,年年也便是岁岁,岁岁也便是年年,有个非常奇怪的征象,用“岁岁”的古诗比“年年”多。

这是汉语的岁,别有一种措辞音韵的明丽,有一种向上的希望,每每用在诗句的开头。

岁岁相逢似故人,岁岁花开知为谁,岁岁朱颜不老,别有口气的清脆灵动。

而年年则用在句子的尾巴,有一种绵长沉厚的觉得。

年年纪岁,即是轻快的口语,又是典雅的诗语。
元旦来临,新岁开始,让我们用年年纪岁来做诗,没准哪一句就千古流传。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