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刚出去,毛主席又想起了两句,随即追加一信,说:“家英同道:又记起来,是否清人高士奇的。
前四句是: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到处栽。
雪里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下四句忘了。
叨教一下文史馆先生长西席,便知。

经查,毛主席找的这首诗,便是明代著名墨客高启的《梅花九首》的第一首,全诗如下: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髙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喷鼻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次开。

毛主席读后,亲笔录下了全诗,而且还特意加注:“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墨客。
”这首梅花诗到底有何好处?能让毛主席如此盛赞其作者呢?

毛主席只记得两句诗找到全诗后盛赞作者是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琼姿:瑰丽的姿容,这里指超凡脱俗的梅花。
瑶台:神话传说中,昆仑山上有瑶台十二座,这里指仙宫。

瑰丽的梅花,本来只该当居住在瑶台瑶池之中,却不知被哪位神仙带到世间,种在江南之地。

首联便写出了梅花与天下凡花的不同之处,“琼姿”、“瑶台”这样的词,强调了梅花的神仙之姿,它因此“谪神仙”的身份来到世间的。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山中高士:指隐居世个的高人。

林下美人:《世说新语笺疏》:“王夫人神色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林下:幽僻之境;风气:风姿。
指女子态度闲雅、举止大方。

颔联以高士美人喻梅花,深山之中,大地覆盖在皑皑白雪之下,山中高士,安然独卧,明月皎洁,深林之中,美人款款走来。
山中高士,写的是梅花出尘绝俗的情操,林下美人,写的是梅花优雅俏丽的风采。

《红楼梦》中的判词有这么一句:“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前一句山中高士指的是薛宝钗,后一句林下美人指的是林黛玉。
薛宝钗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美的嫂子,而高启的这一联写梅佳句,相称于说梅花凑集了薛宝钗与林黛玉的美的特质,可谓美之矣。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喷鼻香漠漠苔。

寒冷的冬天里,梅花与萧萧绿竹相依,春天来到,梅花零落,只余残喷鼻香,粉饰在漠漠青苔之中。

萧萧竹与漠漠苔,同梅花构成了一种幽玄的美境,进一步在细节上衬托梅的清峻形态与高洁品质。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次开。

何郎,指南朝的墨客何逊,作有《扬州法曹梅花盛开》等诗。

自从何逊之后,再无吟咏梅花的好诗,多少年来,梅花在东风中,孤寂地开放。

实在何逊之后,还有很多写梅的好诗,高启言无好咏,意在强调自己是千年难得的梅花的知音。

梅花是中国人最喜好的花之一,它被传统文人授予了高洁的形象,从古至今,有许多吟咏梅花的诗词,个中最经典的有北宋林和靖的《山园小梅》,南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此后便是明代高启的《梅花九首》,到了当代,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也是咏梅经典之一。

毛主席如此盛赞高启的这首咏梅诗,可谓是隔代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