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接风,原名刘娟,现居河北。喜好唱歌,喜好写写画画,喜好一个人行走……愿用诗意的笔,抒写浪漫的人生……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是若何的一种情愫,令你修炼成如此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容貌,微风轻拂,摇荡生姿,玉色的蝴蝶翩翩起舞,“雪蕊琼丝满院春,衣轻步步不生尘”,“俪靓容于茉莉,笑玫瑰于尘凡,惟水仙可并其幽闲,而江梅似同其清淑”……你淡雅清纯的风采和温婉宁静的气质,岂是凡花可比?若不是仙女下凡,怎会有如此的情致,在春日的暖阳下舞动万种风情,令人过目不忘。
面对一树琼花,沉浸在美的遐思之中,一种灵动的喷鼻香气悄然而至,不是浓郁袭人,更不是扑鼻而来,而是丝丝缕缕、若有若无,似仙女的纱衣轻轻拂过,沁人心脾,那轻盈的喷鼻香气,挥之不去,盈盈入怀。
琼花是我国的千古名花,又称聚八仙、蝴蝶花、牛耳抱珠。四、五月间着花,花大如盘,洁白如玉。 琼花的花序分歧凡响,硕大的花序周围(直径一样平常14至20厘米),一样平常有八朵大型而洁白的不孕边花围成一周,在微风吹拂下,环抱着中间那颗白色的“珍珠”(尚未开放的两性小花)轻轻摇荡,宛若蝴蝶戏珠,又似八仙起舞,仙姿绰约,引人喜好,故有“中含散水芳,外围蝴蝶戏”之称和“千点真珠擎素蕊,一环明月破喷鼻香葩”之誉。无风之时,又似八位仙子围桌品茗而谈,此种独特的花型为植物中罕有,故而赢得众人喜好,并美其名曰:“聚八仙”!
又因其树可高达数丈,洁白无瑕的朵朵玉花缀满枝丫,宛如彷佛冬之瑞雪轻盈而至,流光溢彩,喷鼻香气清馨,令人憧憬。 琼花是中国特产,因“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的俏丽传说而芳名远播,被誉为“中国独特的仙花”。曾作为宝贵礼物赠给日本,现已盛开于奈良唐招提寺,永久陪伴鉴真大师英灵。
那么,就让我回眸一下有关琼花的故事与典故吧:
相传琼花是扬州独占的名贵花木,隋炀帝得知往后,便不远千里,苛捐杂税,大征民工开凿大运河,齐心专心要来扬州赏花。怎奈隋炀帝坐上龙船尚未抵达扬州之前,琼花就被冰雹摧毁,随后各地爆发了农人叛逆,隋政权被推翻,隋炀帝去世于扬州。《隋唐演义》第四十七回”看琼花乐尽隋终,殉去世节喷鼻香消烈见”。由此可见,琼花已不仅仅是名花,更是被人格化的有情之物。她不畏强权,爱憎分明,体恤人们,有灵有情,因此博得了历代文人骚客的喜好并赋诗吟咏。“琼英摇蕊花心动”,“应寄琼花一朵、慰相思”,“玉女裁花撒碎琼”,“夜听帘外落琼花”……
(隋炀帝之去世,多少与琼花有关)
如此美不胜收的琼花,在我国的栽培却几经摧残,历尽悲欢,这是其他花卉所未曾遭遇过的。
据记载,汉代扬州城曾有一株琼花,时人为其建“琼花不雅观”。宋朝欧阳修做扬州太守时,又建筑“无双亭”,以示天下无双。宋仁宗庆历年间曾移至开封,因枯萎而发回扬州。宋孝宗时又移栽至杭州的皇宫禁苑,逾年而枯,载还扬州,却又焕发生机,人们啧啧称奇,谓之有情之物。杜游的《琼花记》有载:宋高宗时,金兵南下,扬州琼花被连根拔去,可第二年,被铲的根旁又生出新芽,加上羽士唐大宁的精心养护,终于恢复原状。可叹的是宋朝亡国那年,扬州琼花忽然去世去,“喷鼻香消玉殒”,成为“绝世之珍”。只管如此,琼花仍在人们心中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有人登上琼花不雅观,寻觅古琼花芳踪,无限感慨曰:“何年创此琼花台,不见琼花此不雅观开。千载名花应有尽,寻花还上旧花台”。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瘦西湖的园林工人踏遍全市,终于创造“聚八仙”的身影,重新移栽湖园,精心造就,并定为扬州市市花,从此,历尽劫难的千古名花——琼花,终于在扬州古城重又绽放异彩。如今扬州大明寺内一株清康熙年间的琼花,历经300多年,依然清秀淡雅、风采绰约,风采不减当年。每到春夏之交,各种鲜花绽放多姿、姹紫嫣红,琼花却花开如玉、清雅奇丽;而当秋风萧瑟,百花凋零之时,琼花却以绿叶红果的迷人魅力,展现出一代名花的风采,给萧瑟的秋日增长了欢畅的气氛,令民气旷神怡。
琼花的花姿秀雅、风采独特,不仅极富盛名,在中医界更被当做药材利用,其花、叶、果均可入药,具有通经络、解毒止痒,清肺、止咳、化痰,可作为治疗吐血、心胃气痛及肺结核等症的药物。
古籍《陆川本草》曾记载了此种功效,称琼花的茎能解毒,最适宜肺结核的保养剂。
听说宋朝的黄庭坚在宜州期间,不幸染病,痰盛胃痛,少有吐血,正是依赖用琼花的茎制成的药物,服用两剂后即愈,真是奇效。
琼花,像轻盈洒脱的仙女,袅袅婷婷,迎风婀娜,曼妙的身姿令人魂牵梦萦。宋代词人郑觉斋的一首词形象地描述的琼花的卓尔不群:
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试新妆才了,炷沉水喷鼻香球。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
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往事悠悠。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琼花花籽)
推举:
图说丨虎牙大峡谷涮涮水瀑布散文:怀念父亲欢迎访问头条号《悦读圈》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
125926681@qq.com
顾问:朱鹰、邹开歧
编辑:洪与、姚小红、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