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不是那种孤独清高、孤芳自赏的迂腐诗人,而是一个广交天下奇杰的热血青年。在他看来,人不可能单独一个人取得造诣,交结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奋斗,是至关主要的大事。他不但重交友,更为特殊的是交友之奇,朋友间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只乐意评论辩论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天下,宇宙!
他认为,这样的人不在官府庙堂之上,也不一定在自命不凡的精英圈子中,那些空空如也的贫寒学子,那些被看不起的下层百姓,每每隐匿着一些非常之人,能做非常之事,能创非常之业。一师毕业时,毛泽东周围真地聚拢起一批奇友,看起来无特殊之处,但却个个肚量胸襟远大,有救苦救难、救国救民之志。这些年轻人虽然人生道路互异,却以改变中国和天下的伟业永载史册。
为庆祝建党百年,我们连载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王立华同道著作《一师毛泽东 要为天下奇》中“交奇友”部分内容。该系列文章内容精彩、领悟独到,既可从中学习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历史,也可得到刻骨铭心的奇迹人生启迪。已发第一至八篇(见文后【干系阅读】),此为第九篇。
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九 ——罗学瓒
【罗学瓒(1893-1930.8.27)】
罗学瓒,号云熙、荣熙,个子不高,身体粗壮,平时说话不多。
他与毛泽东有多少个相同:同是湖南湘潭人,同是1893年12月生,同是来自山区农人家庭,一同考入第四师范,一同转入第一师范,一同编入一师8班,一同在师范学习5年半毕业。还一同创建了新民学会,一同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徒,同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他们最大的不同是:罗学瓒壮志未酬身先去世,而毛泽东则奋斗到胜利,把共同的伟大崇奉和奇迹推到极致。
两人厚交而成石友,起于交流阅读日记。
罗学瓒曾说,自己重科学而不好诗词,但关于他少得可怜的史估中,最能干地却是20余首诗词,且多为学生时期抒怀明志之作。他有一首自勉诗写于1916年3月28日,诗前有一句解释,书此以为异日遇困难时之反省也。全诗8句,内容如下:
不患不能柔,惟患不能刚;
惟刚斯不惧,惟刚斯有为。
将肩挑日月,天地等尘埃;
何言乎富贵,赤胆为将来。【1】
着眼未来的困难看人生,这是一个出奇的自勉角度。
前4句,写对奋斗原则的透悟,核心是一个“刚”字,至深,至真,至切;后4句,表达了超凡脱俗的志向,肩挑日月,视天地若无物的气概,至大,至高,至远。
毛泽东读后惊叹不已,愉快地说找到了心腹。罗学瓒也在家书中说,毛泽东是敦品励学之人,和他朝夕相处时有受益。
这些肚量胸襟大志的学子,在负责准备将来可能碰着的困难。罗学瓒常与毛泽东一起拍浮磨炼,纵然寒冷的冬季也坚持不懈。异日志中载有当年冬泳之事:
“今日往水陆洲头泅泳,人多言北风过大,景象太冷,余等竟行不顾,下水亦不觉冷,上岸亦不见病。坚固皮肤,匆匆进血液,扩充肺腑,增加力气,不得谓非运动中之最有益者。”
每次拍浮过后,他们喜好盘坐在橘子洲头的沙滩上,谈论天下国家大事,探索救国救民真理。有段韶光,险些每天下午他们都要远游到三四里处,然后或临山、或眺水、或漫谈,都以为心志愉快非常,真有大益处。
1917年中秋,是他们在一师末了一个学年的中秋,毛泽东与罗学瓒等16位同学租乘两条小船,环游长沙水陆洲一周,又在橘子洲头谈天说地,不觉便过二更。是夜月白风清,醉酒歌诗,罗学瓒作《咏怀》二首:
(一)
纵眼不雅观天地,朦胧一味秋。
我心如不乐,辄寻山水游。
登高可望远,买棹【2】任漂流。
渔翁争唱晚,樵子叫山陬【3】。
得意清幽气,声声相与酬。
浮云出生事,谁复能为忧。
(二)
龙蛇争大地,豹虎满环瀛。
蹂躏无余隙,巢空草木惊。
安得异人起,拔剑斩妖氛。
倾洋涤宇宙,重修此乾坤。
一同登乐园,万世庆升平!
【4】
前者所歌,山水自然,触景生情;后者所叙,家国天下,空想抱负。面对残破混乱的国家,罗学瓒呼唤救世“异人”涌现,斩除那些害人的龙蛇豹虎,把旧宇宙彻底涤荡干净,重修一个万世升平的人间乐园。
那个中秋月夜,善于做诗的毛泽东一定也有唱和,但做了什么好诗,已无从知晓。只能从后来的作品中窥测主旨,一定是指示江山、激扬笔墨,一定是面对苍茫大地,叱咤风云地发问:未来中国谁主沉浮?现在看来,那绝不只是几个年轻学子的多情吟咏,而是他们起誓要改造天下时,凝神聚气的团队励志过程。这个过程极主要,年轻时造就的年夜志有多大,未来奇迹的舞台就有多大。
【湖南一师湘潭校友会合影,二排左三毛泽东,左四罗学瓒】
1917年底,毛泽东发起成立湘潭校友会,同乡罗学瓒是最得力的帮忙支持者,被校友会保举为文牍,卖力事务事情。1918年毕业前,他们又一起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罗学瓒是参加第一次会议的12个“贤人”之一。
他给祖父的信中,谈到参加学会的情由:
“孙近几年来,颇研究天下各国之事,晓得外国人打我中国的主张。孙推测将来不久,中国难免不为外国所分割,百姓难免不为外国所杀害。故近日青年多为此惧,思组条约志,结成团体,为中国做一些有益的事,以谋中国之富强,为中国百姓开一条谋生之路,以图异日之起去世复生。孙窃思此事,既是为国,又是为家,又是为自己,不觉心动,已经加入,此孙出身之志愿一也。”
发起和加入新民学会,是不愿看着国家和民族灭亡,这些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结成团体,要为中国百姓开一条谋生之路,为国,为家,为自己,出于发自内心的志向和欲望。
学会成立后第一个大动作,是组织会员赴法勤工俭学。
当时,他们派蔡和森到北京活动,争得25个借款帮助名额,个中包括蔡和森、毛泽东、罗学瓒在内,这些穷苦学生可得到华法教诲会帮助,还可向侨工局借款办理路费。蔡和森已经写信给罗学瓒通报了这个名单,毛泽东也知他准备到京,但还是给当时不在长沙的罗学瓒寄去一张明信片,表明自己的意见:
“赴法二百元能筹,旅保一百元无著是一问题。旅保费,俟弟至京与蔡商量筹借,或有著未可知,有著之时再函知兄前来可也。文凭须即寄来,由邮双登记不误。弟又有一言奉商者,兄于从事工艺彷佛不甚合适,而兄所宜乃在教诲。弟与蔡君等来回切磋,深以同人多数他往,无有几个从事小学教诲之人,后路空虚,非计之得。近周君世钊就肄业主任之聘,弟十分赞许欣慰。前闻兄有担当黄氏讲席之说,不知将成事实否?往保固是一壁,然不如从事教诲之有大益。性子长此,一也;可便研究与性附近之学,如文科等,二也;育才作会务之后盾,三也。有此诸层,似宜推敲于远近去住之间,而不宜冒然从事(南洋亦系教诲,暂息以候南信亦是一法)。往后与兄商量之处尚多,此亦其一也。”【5】
【1918年8月11日毛泽东为湖南勤工俭学生张罗路费事,写给罗学瓒的明信片】
信中,先摆明赴法留学费用没问题,只是到河北保定留法预备班的100元无着落,这也可以到京后再想办法。但毛泽东的态度很明确,希望罗学瓒留下从事教诲。讲了四点情由:其一,他的特点更宜于选择教诲,赴法勤工俭学从事工艺彷佛不适宜;其二,便于研究与本性特点附近的学问,如文学等;其三,同人都走了后路空虚,会员应有几个从事教诲的人,要推敲远近去住的合理选择,经与蔡和森等反复切磋,认为他留下育才可作会务后盾,并对周世钊应聘肄业学校主任教员表示赞许;其四,往后新民学会的事情很多,能有个一起商量的朋友。
赴法勤工俭学起初相应者极少,后来愿往者甚众,很快成为学会会员和其他学子的热心选择。有人出钱请自己读书,本是无不可以的事,罗学瓒已被列入受资助的学生名单,他也表态赞许前往,但毛泽东还是希望他留下,而且开门见山地对他讲。为什么?由于是重新民学会全局着想,从开拓奇迹的实际出发,也是从朋友的特点考虑,而不是出于个人私心。后来见他决心已定,便不再勉强奉劝了。毛泽东的领导组织特点,是出以公心、着眼大局、坦诚相对和基于志愿的。
1918年8月,毛泽东与罗学瓒等一同北上,经由一段韶光准备后,大多按预定操持去了法国,而毛泽东却决然选择留下,解释贰心底无私,道理不是只对别人。
罗学瓒去法国后,仍与毛泽东保持着密切联系。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有些后悔地说,太无根本的人放洋没多少益处,也求不到学术,常自觉抱愧。有些学生太无预备,既无技能又不通法语,也不理解勤工俭学的宗旨,教无可教,学无所学,连逐日的生存都困难,湖南学生来得多,有许多怨悔者,建议今后一定要有限定,预备好了再来,不可学前几次,来的过于冒昧自取怨悔。
纵然如此,罗学瓒仍希望大家出外求学,尤其希望毛泽东早日放洋。他说,中国的社会思想新潮完备自日本输入,尚不过得日本十分之一二,甚愿毛泽东能求得大造诣,此刻易放洋求学,若少迟延,光阴既过,人事日多,恐难有更多时日用于求学。
有位同学对他说,中国百年内不会出大学问家,由于中国人用功于笔墨学太多,本应该研究科学的光阴多消磨于研究文学,无大学问家应有的根底。如法国大哲学家柏格森,他并非只专于哲学,还精于数学,有数学博士资格,又长于物理和文学,其他诸科也可与各科博士比较,有这样的根底才有可能成为大哲学家。中国学者谁有此种根底?中国人好为井底蛙,好为蝼蚁之雄,只求国人不如我就知足了,谁有志愿伸足于天下学者之林,谁想使自己的影响大于杜威和柏格森?目前连比的资格都不具备,哪里有超出他人的可能呢?
罗学瓒听了这些话后,很以他为然。在通信中极为恳切地向毛泽东建议:
“润之兄啊!
你是一个有志的人,是我们差错中所钦佩的人,你何如带一个头,权且努力于研究学问的事呢?弟近年来想及诸兄如此刻都外出求学,学他十年八载。异日返国,共同组织一个研究学问的团体,对付学问上为一个长期不断的进行。并一方面各抒所学以问世,发为辞吐作社会之唤醒提倡者。又一壁办教诲,且学后作工,所谓工读并进。”【6】
此时,罗学瓒的目标仍是做大学问家,大家都出国去深造,然后返国组织团体一起研究学问,以唤醒民众拯救国家。他尤其对毛泽东寄于最大希望,期待他能带头努力研究学问,成为有大影响于天下的大学问家。
接信后毛泽东看了多次,后来给罗学瓒复书说:
“你的话我没有不以为然的。我已经决定了一种求学方法,暂时也不必说,只是你的话我一定要行便是。”【7】
说这话的韶光是1920年11月。毛泽东讲自己决定了一种求学方法,但又没见告罗学瓒到底是什么,彷佛留下了一个悬案,实在答案也不难找。这年8月,陈独秀已开始在上海组建中国共产党,并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建支部,毛泽东已超越做学问家的空想,全心投入到这个伟大政党的缔造中,从而决定了他毕生研究的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大学问,是使苦难的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问。此后他所创立的伟大学说,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中国和天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是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科技、组织培植、领导艺术等各个学科与实践领域的广阔体系,远非柏格森之流所能企及,是人类思想和聪慧的高峰。
罗学瓒赴法后,开始每天在工厂做工8小时,人为14法郎20生丁,后来逐渐增加到十五六法郎,除衣食用度外每月可余200法郎。放工后,上1到1个半小时法文课,再便是阅看书报、给朋友写信等,虽无空隙,也感到从前没有过的快乐。但好景不长,他们不久就陷入困境,战后法国涌现经济危急,勤工俭学难找到事情,又进不了学校,政府每人逐日发给5法郎的坚持费后来也停滞了,新建的中法里昂大学不吸收他们,蔡和森、罗学瓒等100多逻辑学生强占校园表示抗议,再加此前他们曾反对政府出卖主权向法国秘密借款,组织过规模浩大的“拒款”活动,因此于1921年10月被遣送返国。
罗学瓒返国后,很快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领导下做长沙人力车夫工会事情。这是工人阶级中最苦的一部分,一个喝过洋墨水的文化人靠近他们不随意马虎。他最初的办法是这样:出门雇一辆车,坐在车上和车夫问长问短,到家后请车夫进去喝茶发言,逐步启示他们的觉悟,向他们宣扬联络起来和车主成本家斗争的道理,有时乃至让车夫坐在车上自己拉一段。如此,他很快成了车夫们的朋友和领袖。
【罗学瓒曾陪同毛泽东进行湖南农人运动调查】
1927年初,罗学瓒时任中共醴陵县县委布告。毛泽东为答复党内外对农人革命斗争的求全谴责和攻击,用32天韶光到湖南的醴陵等县实地稽核农人运动,理解到与名流阶级反响的完备不同的情形,由此写出毛泽东思想的奠基之作《湖南农人运动稽核报告》。文中揭示,所谓农人运动“过分”的事,都是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逼出来的,他们把几千年的封建地主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孙中山师长西席致力国民革命40年没做到的事,农人在几个月内做到了,中国农人将冲决统统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这是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压抑不住的,从中他找到了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个中,高度赞赏了醴陵地区的农人运动,罗学瓒不但是醴陵农运的紧张领导者,还陪同毛泽东在全县各地开调查会。后来毛泽东领导秋收叛逆时,他被调到湖南省委组织部一起做准备事情。再今后又被中心调往上海、山东等地。
1929年4月,他担当中共浙江省委布告。不久,地下交通员叛变,当他不顾危险取回绝密文件时不幸被捕,受尽严刑不屈服。在国民党杭州陆军监狱关押期间,他组织起党的领导核心,带领难友展开斗争,还以监狱是共产党人的学习场所,鼓励大家学习,撰写材料给大家阅读,在狱舍阴暗的灯光下给大家讲解马克思的剩余代价论等。
1930年8月,陆军监狱开始屠杀共产党人。临刑前他毫无惧色,与难友逐一握手告别,大义凛然地说:
“去世有什么恐怖!
革命者,只要去世得其所。大家不要为我难过,希望连续努力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
”
罗学瓒当仁不让地走向刑场时,年仅36岁。
【罗学瓒墓】
毛泽东所交的奇友,真是一批天下少有的奇杰。
奇在肚量胸襟奇志,奇在矢志不移,奇在舍身殉难。
注 释:
【1】唐振南、赵丛玉:《风华正茂的岁月——新民学会纪实》,湖南公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
【2】棹[zhào]: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3】山陬[shān zōu]:山角落。借指山区偏僻处。
【4】唐振南、赵丛玉:《风华正茂的岁月——新民学会纪实》,湖南公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4页。
【5】《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286页。
【6】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编:《新民学会资料》,公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9-70页。
【7】《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62页。
【干系阅读】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一——陈昌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二——易昌陶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三——罗章龙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四——李立三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五——萧子升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六——蔡和森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七——何叔衡
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八——萧三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高等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