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久经的冬,四季初始,佳期如许。明代作品《群芳谱》对立春阐明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历史渊源立春,为廿四节气之首,别号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成长。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便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立春乃万物起始、统统重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循环已开启。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此时虽依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活气勃发。以是古人重视立春,在古时有迎春之仪。
廿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霸占极其主要的位置。秦汉以前,南北各地风尚文化不同,一些地方年头礼俗所重的不是农历元月朔日,而是干支历廿四节气的立春。立春年头对付传统农耕社会具有主要的意义,重大的拜神祭祖、祈岁纳福、驱邪禳灾、除旧布新、迎新春等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时段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年头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贯遗存至今。
立春习俗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主要活动,它是在立春的前一天进行的,在古代时,迎春的仪式非常盛大,人们非常重视这一个习俗。
打春牛
立春前,村落民们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在立春这一天,人们会用鞭子抽打春牛,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产。
咬春
在立春时,我国民间有吃萝卜的习俗,称为咬春,在北京,立春的时候要吃春饼,也叫做咬春。
抢春
在土牛或纸牛被打碎之后,人们会去抢这些土块或纸片。由于人们,牛土或牛纸可以带来吉利。这个行为就被称为“抢春”。
除了这些习俗,立春的习俗还有很多,比如游春、报春、躲春、祭拜太岁等等。
立春诗句《池上》唐·曹修古荷叶罩芙蓉,圆青映嫩红。佳人南陌上,翠盖立东风。
《鹊桥仙·丙寅除夕立春,骨肉团圆,是夕大雪》宋·郭应祥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席间三世共团栾,随分有、笙歌满院。一名喜雪,二名饯岁,三则是名春宴。从教一岁大家添,但只要、明年强健。
《蒿》宋·周吟轩野蔬出芋惯寒酸,羹绿虀黄顿顿餐。直到新年立春日,却无生菜上春盘。
《溪涨》宋·方回立春犹二日,涨雨一何深。秀足明吟眼,危如撼旅心。仆愁前店闭,马怯小桥临。不见兵氛起,溪西好竹林。
今日立春,岁寒松消,百鸟合鸣,万物迎新。立是希望,春是开始。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大家,立春快乐!
本期编辑:李宇博图文来源:河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