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古诗文进修018六年级下册王建十五夜望月

①〔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③〔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译文

庭院地面洁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大家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

赏析

王建于大和五年任光州刺史,唐朝光阴州人家有在庭院栽种桂花的习气。
中秋之夜,王闻桂花芳香,假桂花而寄托情思,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即课文中的《十五夜望月》。

杜郎中是墨客的朋友,详细名字、生辰不详。
从诗的原题来看,应是墨客思念朋友所作。
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怀,展现了一幅寂寥、生僻、沉静的中秋月夜图。
前两句虽无“月”字涌现,却处处可见月夜清幽冷寂。

“中庭地白树栖鸦”借景抒怀,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
墨客写中庭月色,却用“地白”二字,给人以积水空明的清冷之感,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凝神伫立的望月人。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桂花”不仅是中秋时节的象征,还能让人遐想到月中的桂树,这样一来本句便是暗写墨客望月,不仅点了题,而且想象的意境也显得更加悠远,耐人寻味。
墨客在这样的夜晚容身凝望明月,“冷露”与“无声”一方面渲染出秋夜景致的轻盈无迹之感,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墨客凝神已久。

在微凉的秋夜,墨客久久望月,自然而然地想到肯定不止自己一人如此。
“人尽望”三个字,写墨客因自己望月而想到天下人皆望月,因自己的孤独想到天下人的孤独,因自己的怀人之情想到天下人的怀人之情,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

末了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用一种委婉的语气发出疑问,将全诗感情推向高潮。
明明是自己在思念朋侪,却偏偏说“落谁家”,将墨客望月怀远的情思表达得蕴藉蕴藉(yùn jiè)。
“落”字使这份情思有了动态之美,仿佛与月光一同洒落。

这首描写中秋月夜的七言绝句,意境悠远,情韵蕴藉,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

王建(约767-831后),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
王建出身寒微,生平潦倒,因而有机会打仗社会现实,理解公民疾苦,写出大量精良的乐府诗。
他的乐府诗和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他的诗题材广泛,爱憎分明,生活气息浓郁,所作乐府善抓范例,揭示抵牾,用白描、比兴手腕。
措辞蕴藉,简洁峭拔。
善短篇,多七言。
犹以《宫词》百首著名,欧阳修《六一诗话》谓其“多言唐宫禁中事,皆史传小说所不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