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归真,一元肇(zhào)始,寓意最是吉祥。

古时,人们会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宴饮赏菊,以作庆贺。

传承至今,因“九九”与“久久”谐音,有长久龟龄之意。

故而又成为尊老敬老的专属节日——老年节,寄托着对老人的殷殷祝福。

九九重阳九句诗词敬老爱老伴老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善品君精选9句重阳诗词,愿大家皆能弘扬传统美德,敬老、爱老、伴老,让老人安享晚年!

01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译文:

青春易逝,朽迈易至,但苍天永不老,重阳节年年纪岁都会来到。

感悟:

光阴流逝,岁月匆匆,重阳如约而至。

祖辈父辈正在一每天老去,恍然间青丝成白发。

增长的是年事,沉淀的是聪慧,他们的指示能让我们受益终生。

以是,对老人千万不可轻视怠慢,尊之敬之,才表示着为人子女的孝心。

重阳节之际,也别忘了送上最诚挚的祝福:康健安然,百岁无忧。

02

独在异域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译文:

一个人独自流落他乡,身为异地之客,每逢佳节都会分外思念自己家乡的亲人。

感悟:

《幼学琼林》中说,“游子思亲”。

每到节日,游子们思亲念亲的心境是同等的。

登高眺望家乡的方向,挂牵家中父母长辈是否安好。

韶光何其残酷,曾经年轻力壮的父母,身体也在逐步走下坡路。

遗憾的是,为人子女,为生存奔波,为奇迹劳碌,不能时时陪伴在身边。

重阳节到了,定要向父母道一声戴德,家中老人健在,安然喜乐,便是人生最大的福。

03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唐·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译文:

何不带着酒来这共饮,于重阳佳节对酌,把臂言欢。

感悟:

陶渊明写道:“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

菊,是中国人的龟龄之花,自古便有人服食。

而菊花酒,更是重阳必饮、驱灾祈福的“吉祥酒”。

重阳这日,何不陪伴家中老人一同赏花饮酒。

聊谈天,谈谈心,小辈的亲近和祝福,便是送给长辈最好的重阳节礼物。

04

月牙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唐·李益《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译文:

月牙当空,繁星点点,秋露清亮,夜霜微寒,因玄月九象征矢志不移,人们纷纭登高祈祷,期盼美好的欲望不会落空。

感悟:

药王孙思邈说:“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农历玄月九日,自古便有登高祈寿的风尚,重阳亦被称为“登高节”。

秋日万物凋零,秋愁油然而起,老去多悲事,心情更是难以畅怀。

再加上道家认为这一天,清气上升,浊气下沉,山峰之上风景独好。

以是,不如陪老人一同登高望远,既是祈寿,磨炼身体,也能娱亲,使惬意心怀。

05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宋·苏轼《定风波·重阳》

译文:

古往今来谁都无法永生不老,没必要像齐景公登牛山般哭泣悲哀。

感悟:

《世说新语》中讲:“生老病去世,时至即行。

人这生平,谁都逃不开生老病去世的既定命运。

家中老人亦是如此,以是要珍惜当下,多多尽孝,时时关怀。

在父母的晚年,别留下遗憾仇恨,便是一种圆满。

06

九十慈亲鬓发播,今年菊早去年花。

——宋·陈文蔚《重阳侍老人饮》

译文:

给九十岁的老母亲鬓边插上菊花,今年的花比去年的花开得更早些。

感悟:

有一种幸福,叫做“上有老”。

无论年纪多大,父母健在,人生就有来处、有归途。

哪怕到了七八十岁,在父母面前承欢膝下,孩子气就尚在。

重阳佳节,能够归家孺慕父母,几世同堂,又是何等的福泽与清欢。

虽没有高朋满座的热闹,可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老人心中已有无限抚慰。

07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唐·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译文:

明年重阳再相聚时还有谁身强体健呢?不如多饮几杯酒,拿着茱萸细细把玩欣赏。

感悟:

正所谓:“有钱难买不去世方,有钱难买不无常。

世事无常,寿数无定,晚年时的杜甫深以为然。

人老了,最怕的不是去世亡,而是无人陪伴。

若是形单影只,心态苍凉,每一天都将是对昨天的麻木重复。

看重仪式感,活出新鲜感,让老人在变老的路上逐步变好,才是孝道最深刻的意义。

08

还似目前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唐·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译文:

金黄菊花中有一丛白似雪,就像今日歌舞酒席间,我这个老人家到了少年人取乐的地方。

感悟:

《荆楚岁时记》有载:“玄月九日,四民并籍野宴。

重阳节,向来有享宴祈寿的习俗,摆敬老宴,以祝龟龄。

一家人团圆一堂,举杯向老人致以最深的敬意、最真的祝福。

许多时候,老人也会如白居易一样平常,在年轻人身边感到扞格难入。

隔着时期的鸿沟,面对朽迈的磨练,他们开始变适合心翼翼,无所适从。

身为儿女,我们能做的,便是和颜悦色陪伴旁边,给予老人最大的安全感。

09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深秋。

——唐·刘兼《重阳感怀》

译文:

重阳时不忍心登上高楼,寒意浓,秋意深,菊色照见岁月向晚。

感悟:

《淮南子》有云:“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看到一片落叶,就明了一年将要走到尽头。

日子一每天过去,老人也深知自己的青春一去不复返。

然而“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只要不失落去激情,灵魂就永久年轻。

你养我小,我陪你老。
即时父母白发横生,也要带他们探求鲜活的生命。

或出游,或读书,或健身,别让老人被迟暮禁锢,心若不老,何惧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