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文化沙龙上,蒙曼老师夸赞在场女学者们,“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一语抵万言;形容各位女性着装:“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喷鼻香”。
网友纷纭点赞:中心民族大学教授用实际行动证明古诗词才是我们的最强“嘴替”。

又逢中秋,明月高悬、高朋满座,谁不渴望脱口成诵,人气指数爆棚?朋友圈文案,自提一首古诗词当嘴替,诗意中秋,你值得拥有。

“最强嘴替”美在哪里?“诗贵活句”。
夏日遇暴雨,困在地铁站,先别吐槽“雨好大,好烦!
”听韦庄一句:“江村落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
”他从清晨就遭遇暴雨洗礼,傍晚才雨过天晴。
苍天又饶过了谁?韦庄却借“晓”“晚”比拟,“狂霖”“晴”比拟,隐含对世事无常、人生难测的深刻思考。

“最强嘴替”妙在哪?能掩“腹内草莽”。
生日,你以为只有生日快乐?《四库全书》有“一岁一礼,一寸欢畅”,《诗经》有“旦逢良辰,顺颂时宜”,还有“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生日快乐”四个字,早已万般惊艳。
“朱颜长似,头上花枝,岁岁年年。
”“余生事事无心绪,直向清凉度岁年。
”对女性、对父老的祝福,华而不奢、雅而不俗。

古诗词才是我们的最强嘴替

“最强嘴替”绝在何处?蕴含人生况味。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是厌战者嘴替;“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是贫贱者嘴替;“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是文艺青年嘴替。
如果遇周一综合征,李商隐“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飘蓬”、杜甫“谋稻经年恹上班,秋蓬藏雪助衰颜”,皆是上班发疯文学嘴替。
拿走不谢!

古人的高等感审美,刻到骨子里。
根据节气、农事、花期、时辰等,十二个月被授予不同别称。
仅农历八月,又称仲秋、酉月、壮月、南吕、桂秋、桂月、清秋、拓月、秋半、中律。
玉轮的唯美雅称居然有150种!
半璧喻弦月,碧华指皎月,璧月是圆月;冰蟾、冰鉴、冰镜、冰轮、冰盘、冰魄,全指玉轮。

古人写玉轮的绝美诗词,千古传诵。
同一轮明月,高挂夜空,你在朋友圈只能嗥一句:“好美!
”但张若虚仅用252个字,写出了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句句惊艳,字字温顺。
中国探月工程又称“嫦娥工程”,取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与李商隐笔下的嫦娥遥相呼应,“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上苍夜夜心。

中秋主题灯光秀 拍照/C视觉 吴枫

《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中秋习俗,古诗词中随处场景还原。

网络上甜月饼、咸月饼之争非常激烈,墨客笔下,月饼也是主角。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苏东坡吃的苏式月饼皮酥易化;清代许南英的“佳期屈指到秋中,月饼团圆百印红”,是印了红字的老式月饼;清代沈兆褆的 “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可见新鲜瓜果不可少。

中秋饮桂花酒,一杯酒品出百般滋味。
屈原《九歌》中“援骥斗兮酌桂浆”,拿过北斗斟满了桂花酒浆,英气冲天;刘过的“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最适宜堪叹青春;宋代王洋的“大门当得桂花酒,小样时分宝月圆”,诠释“我的幸福刚刚好”。

拜月蜕变自秋分祭月的古老礼俗,“女子拜月”千娇百媚。
李端《拜月牙》中,“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女子拜月时的虔诚之态、婀娜之姿尽显。
施肩吾《幼女词》云:“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月牙。
”憨态可掬。

图据视觉中国

古诗词的美,被人工智能觊觎已久,学语料,拼丽句,乃至出诗集。
怎奈美则美矣,没有灵魂。
蒙曼说AI诗虽可给70分,但短缺情绪的表达。
莫言也曾试用AI写过一首“江边送别”的七言律诗,“输入江边、深秋、红叶、大江、帆船,瞬间天生一首完备符合技能哀求的律诗,但都是陈词谰言、似曾相识的东西。

人工智能学不了苏东坡、练不成白居易,也成不了李白。
经典诗句背后是人诗互证、人诗合一,AI能模拟却无法超越。
李白远大抱负不能实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借咏月向光而行;“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被贬潮州的韩愈,中秋之际还未等来大赦遂自宽:“活在当下”;“一夜桂花何处落,月中空有轴帘声。
”至情至性的汤显祖,思念的人在玉轮之上,如此超现实主义,《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有了前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当诗意沁脾,玉轮便是桂魄、是广寒宫,也是浪漫;当诗情润心,玉轮就成为朋友、亲人,成为华人间界的最大公约数。
最强嘴替背后,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我们的节日,吟诗吧。

本期话题

你以为中秋节和哪首古诗词最配?评论区聊一聊~

【本文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撰文/吴德玉 张杰

编辑/梁庆 责编/谢梦 审核/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