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家深扒李清照,又被她再次圈粉。切切没想到,她文能写词、武能怼人,谈恋爱、喝大酒也是一把妙手。
最精彩的莫过于,李清照还曾给赵明诚写过一首唯美的示爱之词,句句撩人,读来令人倾慕。那便是——《丑奴儿》。
词云: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喷鼻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意思是:哎哟,这大晚上刮风又下雨的,将酷热一扫而光。我玩了会儿乐器,还化了个淡妆。现在我就想问问你,进不进来。
这首词的韵味十足,把一个新婚女子对丈夫的情愫描述的淋漓尽致。
闭上眼睛自行想象一下,也以为画面绝美。
看到这首词后,丈夫赵明诚秒懂,非常识趣的与妻子行六礼去了。
作为一个古代女子,将如此私密的事写出来,可见她有多喜好赵明诚。这也解释了,李清照的真脾气,喜好便是喜好,便是要写出来,给大家撒一把狗粮。
在李清照的生平中,最美好、最残酷的光阴莫不过与赵明诚相识相知相恋的期间。她将感情倾注于词中,字字句句皆动人。他们的爱情也随着超过光阴与山海,冲动着所有人。
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近李清照,走进她的那些撩人的爱情词。
01 名门闺秀,天赋展露李清照出生于被誉为北方“小泉城”的山东章丘,一个安谧与繁华和谐共处的世外桃源。他的父亲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格非,可谓是家学渊源。
在她出生后,崇文的李格非并没有由于这个孩子是女儿身,就放松对她的文学培养。因此,李清照阅读了大量书本,拥有了超高的文学素养。
而且,李格非刚毅刚烈不阿,对付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总是嗤之以鼻,这也影响着李清照的性情。
有一次,李格非在路上碰着了一个非常有名的羽士,他早就听闻这个羽士招摇撞骗的事,于是便当街历数羽士的罪状,还给羽士打了一顿。言辞行动激烈,被城里的老百姓津津乐道。
不仅父亲影响着李清照,母亲也在文学上影响着李清照。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是王拱辰的孙女。王拱辰学识博识,是宋仁宗期间的科举状元,还曾担当过翰林学士。
李格非被写入宋史中,也记载了他的夫人王氏“善文”。
那个时候的官员能够被记入史册,解释此人非常主要,对付作为妻子的女子在史册中也有记载,更是少之又少。
史册中特意解释了王氏善文,可见她的文学教化程度之高。
李清照在优质基因和优质环境的加持下,果真出落成一位超凡脱俗的才女。
少年期间,李清照出游莲子湖,提笔便是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将她的少年时期写得淋漓尽致。
显然,李清照不是一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她是一个喝大酒、爱贪玩、爱划船的旷达少女。放在现在,显然是个非主流。
这首词绝非杜撰,而是写实,写自己亲自经历的事情,不然不会写的这么维妙维肖。
可见在李家,小姐不仅读书写词,还可以饮酒玩乐,天真浪漫。这样肆意的青春,为李清照的人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注定她和平凡女子不同。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一位妙人,谁能与之相配呢?
02 郎情妾意,芳心暗许李清照才情出众,很快在文人圈中出名了。特殊是在太学生的圈子中,大家都知道李家出了个女词人,才貌双全。
赵明诚作为太学生,自然也把稳到了李清照,对其心生爱慕。
《琅嬛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大白天,赵明诚睡着了,睡梦中他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拿到了一本书,书上的内容都记不清了,就只记得写着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梦醒后,赵明诚以为很奇怪,但又不明白梦境的意思,于是就找他父亲求教。
赵明诚的的父亲赵挺之,当时是吏部侍郎,十分聪明,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三句话的意思:
言与司合,便是言字旁加一个司字,既“词”;
安上已脱,便是安字上面的宝盖头脱掉,既“女”;
芝芙草拔,便是芝芙去掉草字头,既“之夫”;
连在一起便是“词女之夫”!
赵挺之瞬间明白了儿子的意思。这家伙意思是想给一位写词的女子当丈夫。放眼望去,出圈的词女就只有李清照一人,实在太明显了。
而李清照这边呢,她也很欣赏赵明诚。
赵明诚虽然写词不怎么样,但他喜好收藏金石字画,在年轻一辈中也很出名。李清照也喜好收藏,因此对赵明诚的才情和金石鉴赏能力十分崇拜。
其余,赵明诚的颜值也很高,算是女才郎貌,十分匹配。
李清照有一首《点绛唇》,描述了二人的一次相见: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顾,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凸显了李清照作为情场高手的高超技能,也侧面解释赵明诚很帅。
见面很突兀,女孩穿着家居服,正荡完秋千,全身被汗水打湿,影影绰绰。男朋友溘然来了,羞答答的,赶紧光着脚溜。可是又很想瞥见他,于是靠着门,拽了一颗青梅,一边假装嗅,一边偷看。
爱情可以有套路,喜好却是真的,也是藏不住的。能让李清照如此失落控,可见赵明诚是有点姿色的。
就这样,同样的青春年少,他们相互欣赏、相互倾慕,爱情的种子在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心里,生根、萌芽。
03 造诣良缘,门当户对再美好的爱情,没有父母的祝愿,也显得残缺。
更何况,李清照和赵明诚相爱的年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
双方的父亲,我造诣这一门良缘的主要人物。但是,这两个主要人物之间,却有着山水之隔。
原来,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变法派,也便是改造派。
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苏轼是极力反对变法的,以是李格非的守旧派。
当时,变法派和守旧派之间的抵牾十分地尖锐。
赵挺之全力实行新法,与苏轼一众人结怨颇深。苏轼,还曾经公开骂赵挺之:“挺之盘剥小人,学行无取。”
意思说赵挺之是个聚财敛财的小人,学识和行为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后来,赵挺之担当监察御史,便上告苏轼,说苏轼起草的诏书对先帝不敬。
不仅如此,赵挺之看到赵明诚收藏苏轼的书法和诗文后,大骂了赵明诚一通。
由此可见,赵家和苏轼及其学生的关系是多么的紧张,可以说是一触即发。
如此抵牾各类,李清照和赵明诚在一起也成为了难事。
或许是注定的姻缘,事情涌现了转机。
宋徽宗登基后,见新旧两党争得誓不两立,刚登基的他根基不稳,为了巩固权力,采纳了一种折中的办法。
便是既不左袒新党,也不偏信旧党。
在这样的形势下,新旧两党的争夺战逐步地灭下火来。而李清照与赵明诚也在这个档期,结为了夫妻。
金玉良缘天注定。
李清照和赵明诚从相互欣赏,到暗送秋波,终极结为夫妻。得之不易的姻缘,让他俩十分珍惜。
他们都神往着,开启一段新的生命旅程。
04 琴瑟和鸣,似妻似友婚后,李清照和赵明诚恩爱非常。
李清照的《减字木兰花》,解释了蜜里调油的婚后生活: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说是,新婚的小女子去买花,瞥见有一只花真是俊秀,将开未开,含苞待放。
她想要买回家,但是又怕花太好看了,郎君只看花不看自己了。
于是便把花折下来插在鬓边,问郎君,是我好看呀,还是花好看?
这把一个小女子向丈夫撒娇的心情写得一览无遗。夫妻二人甜蜜逗着乐,日子过的轻松清闲,好烦懑乐!
他们还有着共同的爱好,赵明诚痴迷于李清照的词,李清照也爱上了金石文物。
他们最大的爱好便是去相国寺嬉戏,去淘一些古玩字画。
有一次,他们买到了一副字画,愉快不已,二人回到家,点着烛炬欣赏,一个欠妥心就看到了后半夜,也不以为困。
夫妻二人琴瑟和鸣,举案齐眉,把日子过成了唯美的诗词。
当然,最精彩的还要数李清照那首《丑奴儿》。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喷鼻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这首词活脱脱一首示爱词。写肌肤,写纱帐,是个人都能听懂要干啥真可谓唯美又撩人。放眼宋代,敢这么写的也只有李清照了。
05 写在末了如果故事就到这里结束了,那一定是令民气醉的爱情故事。
然而李清照的人生却充满了坎坷。她和赵明诚新婚的这段光阴,成为了她颠沛流离人生中的短暂快乐光阴。
后来,由于党派之争,李格非被流放,李清照也被迫迁出京都,和赵明诚两地分居。
再后来,国破家亡,李清照和赵明诚更是聚少离多。
最悲惨的是,他们在亡命路上,赵明诚不幸染病去世了,李清照心痛得不能自己,那一阶段的词,基本上都因此生僻为主了。
“寻寻觅觅,冷生僻清,凄悲惨惨戚戚。”
为了保障她和赵明诚搜集了一辈子的金石文物,李清照再嫁了,但奈何此人便是看中了她的财产,对她还常常拳打脚踢。
受不了的李清照,告官离婚,终极她一个人孤孤单单地终老生平。
于是,后来李清照的词句句不离愁,她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妖冶的少女了。
李清照前后半生的经历大相径庭,她的心境和作品也截然不同。我最爱的还要数李清照前期的那几首爱情词,特殊是雨后示爱的撩人的《丑奴儿》。
李清照最好的光阴无疑是年少时,有幸福的家庭,美好的爱情。
为此,在那个时期她直白的写尽了对丈夫羞辱的爱,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有血有肉有正常需求的宋代女性。这本身便是很奇妙也很故意义的一件事。
#头条创作寻衅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