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俗称对对子,深受老百姓的喜好。历史上流传着不少经典妙联,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我是真拍浮的猫,一个对联达人。喜好对联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哦。
本日我给大家分享7副诙谐搞笑的谐音对联,才华横溢传千年,真是太有才了!
喜好对联的朋友,别错过哦。
第1副对联:三天不用饭,胸中无点屎;六月穿棉袄,胯下有汗淋。
看这个对联的笔墨,相称普通,乃至有点陋俗不胜,什么“屎”啊“汗”啊,一点都不文雅。
实在,对联的作者是“典史”和“翰林”,都是文化人,之以是会做出这样普通的对联,纯粹是为了埋汰人。
上联是翰林对典史的嘲讽,下联是典史对翰林的反击。通过谐音妙对,一语双关,妙趣横生,令人歕饭。
当然,欣赏这个对联的时候,还是别用饭了,不然可真是没有胃口。
第2副对联:上海秀才下第,只为落书;华亭百姓受灾,皆因孽报。
明代上海知县郑洛书和华亭知县聂豹有一天相互开玩笑。聂豹戏出上联,郑洛书笑答下联,口气更狠,内容更绝,让聂豹偷鸡不成蚀把米,自己闹了个大别扭。
上联的“落书”谐音“洛书”。上联说秀才落第考不上,是由于拉了书本知识,言下之意是嘲讽郑洛书没有真才实学。
下联的“孽报”谐音“聂豹”。下联说华亭老百姓耐劳受灾,都是由于前世造了孽,实则是嘲讽聂豹不是一个好官,欺凌百姓,横行不法,让老百姓耐劳受难。
此联虽然是朋友间的玩笑互嘲,却也可以看出古代官员的无能与贪婪,感想熏染古代老百姓的苦难。
第3副对联:师姑田里挑禾上;美女堂前抱绣裁。
这是一个颇有恶意见意义的对联,却也反响出民间对联的勃勃活气。
听说一个秀才路上碰着和尚,为了打趣和尚,出了一个上联:“师姑田里挑禾上。”
师姑便是尼姑,“禾上”谐音“和尚”,上联一语双关,实在是说尼姑田里与和尚鬼混,暗骂和尚不守清规戒律。
和尚听到秀才和自己开玩笑,自然不能忍,急速还击:“美女堂前抱绣裁。”
下联也是利用谐音一语双关,表面上是美女抱着锦绣裁布,实在“绣裁”谐音“秀才”,说美女在大堂就迫不及待抱住秀才行不轨之事,暗示秀才放荡无耻,勾引良家妇女如斯。
秀才一听,这个和尚是有才的,这下真是搬石砸脚了。算了吧,秀才还是远而避之吧,于是乎只能溜之大吉了。
第4副对联: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
听说这是宋代文豪苏东坡与著名和尚佛印的打趣对联。
上联是苏东坡打趣佛印的,“河上”谐音“和尚”,说佛印的骨头被狗叼走了。
下联是佛印还击苏东坡的,“诗”谐音“尸”,水上漂着东坡尸体,看来东坡是去世人咯。
苏东坡不以为杵,哈哈大笑:“好个刁钻的和尚!
”
第5副对联:闷拔红炉,尽是长炭短炭;愁拈素帕,提起千丝万丝。
民间普通文学中,丝与思的谐音利用是一个常见的手腕。
此联同样利用了此法,下联表面上说拿起手帕,手帕是丝织品,以是便是提起“千丝万丝”。实则丝谐音思,是万千相思也。
而上联的“长炭短炭”谐音“长叹短叹”,乃是表达愁绪。高下联都利用了谐音,都表达了为爱苦恼的心绪,可谓妙哉。
第6副对联:灯笼笼灯,纸壳原来只防风;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
这是一个药材谐音对联。上联“纸壳”谐音“枳壳”,这是一味药材。“防风”也是一味药材。
下联“半下”谐音“半夏”,是一味药材。而且“陈皮”也是一味药材。
第7副对联:筵上枇杷,本是无声之乐;草间蚱蜢,还同不系之舟。
上联“枇杷”谐音“琵琶”,枇杷变成无声之乐,妙哉。
下联的“蚱蜢”谐音“舴艋”,是一种小船。李清照《武林春·春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蚱蜢变成了舟船,妙哉。
大家有没有自己创为难刁难联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失落业在家,写文糊口,喜好我文章的朋友,请讴歌、收藏和转发!
1块钱是情,2块钱是爱,再次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