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吊张曲江序》说:“张九龄被贬后,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书,郁郁然与骚人同风。

归燕诗,张九龄。

海燕虽微渺,城春驿站来。

岂知女子见,只见玉堂开秀护。

全唐诗归燕诗张九龄

十霜入华堂,日几次。

无心与勿净,阴损莫相猜。

这是一首咏悟诗,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但诗中并没有细致地去描述燕子的体态和风尘,而是多有阐述制定条约论。
如果不解其寄托的深意,便会以为这首诗字面而无文,然而它却是一首妙用笔心,寓意深长的咏悟诗。

阮元在他的《诗画总龟》卷十七中引《明皇杂录》说:张九龄在相,有简恶匪功之臣,明皇代于正,李林甫阴中桑子方秋。
明皇令高力士持白羽扇,赤眼,九龄作归燕诗以贻之。
李林甫从上面所寄的事情可以推知。

这首诗该当是写于张九龄被罢相的前夕,作者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臣,一贯以来以直言敢谏而著称。
由于李林甫等的诋毁,玄宗逐渐疏远了张九龄。
开元二十四年章被罢相,归雁诗大概就写于这年的秋日。

诗从海燕微渺写起,隐喻墨客自己出生低微,是从民间来的,不像李林甫那样的出身华贵。
“城春驿站来”一句表明自己在盛朝的时期站来朝廷做官,就像燕子一样,春去秋来是不会久留的。

中间四句以燕子不知“女子”之见,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闲离做客来隐喻自己在朝廷为孝昼夜费力,惨淡经营。
“绣护”“华堂”和“玉堂”都是隐喻朝廷的。
“墨具”是告诫李林甫: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你也不必猜忌中伤我,我要退隐了。

所谓“无心与勿净,阴损莫相猜”。
当时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置之不可能有所作为,他不得不妥协,实则他也并非没有牢骚和感慨。
刘禹锡在他的《吊张曲江序》中说:张九龄被贬之后,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书,郁郁然与骚人同风。
这可以说是知人之言。
用这段话来评述归燕诗同样是非常得当的,归燕诗便是托讽禽鸟之作。

这首诗对仗工致,措辞朴素,风格清丽,如清简肃敛。
它名为咏悟,实乃书怀。
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
作者的艺术匠心紧张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默写自己形象的外物燕子,句句思不离燕子,但又不粘于燕子,达到了不即不离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