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云歌送别
朝代:宋 代 ‖ 作者:岑 参
︾
原文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环抱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译文
火山高高耸立在赤亭口,五月的火山上空火云厚。
火云铺山盖岭凝滞不开,周遭千里鸟儿不敢飞来。
火云清晨刚被胡风吹断,到傍晚又随着塞雨转回。
回环环抱吞没了铁关树,蒸腾弥漫半掩了交河戍。
你迢迢征途在那火山东,山上孤云将随你向东去。
注释
⑴火山:指火焰山,在今新疆,横亘于吐鲁番盆地的北部,西起吐鲁番,东至鄯善县境内,全长160公里,火焰山紧张为红砂岩构成,在夏季酷热的阳光照耀下,赤色砂岩熠发光,犹如阵阵炎火升腾,故名火焰山。
⑵突兀:高耸的样子。赤亭:即今火焰山的胜金口,在今鄯善县七克台镇境内,为鄯善到吐鲁番的交通要道。
⑶火云:炽热的赤色云。
⑷乍:溘然。逐:随着。胡风:西域边地的风。
⑸薄暮:靠近入夜时。浑:还是。
⑹环抱:回环旋转的样子。铁关:铁门关,故址在新疆境内。
⑺氛氲:浓厚茂盛的样子。交河:地名,在今新疆境内。戍:戍楼。
赏析
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九十九,是一首送别之作。在这首诗中,“云”是墨客歌咏的工具,也是贯穿全诗的线索。
“火山”二字首先刺激人的审美希望,把人的把稳力拉引到辽远壮阔的塞外。此诗前四句连贯而下,以让人目不暇接的速率把火山火云推到人们面前。一二句都以“火山”开头,第三句以“火云”起始承接第二句尾,三句中凡四次涌现“火”字,描写的笔锋在“山”“云”上腾挪,让人感到墨客在这种奇异的征象面前愉快不已。“满山凝未开”从正面详细展现火山云的外不雅观,主体感强。“飞鸟千里不敢来”紧接着从侧面渲染这外不雅观的奇异可惧。火山云的形象便光鲜突出。夸年夜中已为下文送人经由火山做了铺垫。
前四句是大笔勾勒,目的在于让人得到火山云的总体印象。次四句笔锋一顿,转写火山云的动态。“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说这些火山云早上刚被风吹散,傍晚又随雨重新聚拢起来。同“满山凝未开”的厚重浓浊比较,这种动态的云轻盈机动多了。“环抱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两句互文,描写火山云远“侵”近“略”的威力。“斜”“半”分别点出火山云与铁关、交河戍的关系,从空间位置上陪衬“吞”“掩”的气势。
既有静态的描摹,又有动态的刻画;既有韶光的纵向变革,又有空间的横向展开。对火山云的描写便可告一段落,结尾二句自然归结到送别上来。第九句“火山”二字轻轻收束前八句,使得对火山云的描写实际上成了描写送别的环境背景,路途遥遥,行路困难,——对行人的关怀之情全部包括在“迢迢”二字之中。末了一句不涌现人,孤云独马的意象却让人想见军士塞皮毛别的独特场景,以及军人的骁勇慓悍。
墨客曾两次出塞,边陲的风沙草石和火山冰雪磨砺了他的意志,军中生活的粗犷豪迈熬炼了他的性情,以是他能临别不伤,通过歌咏塞外特有的奇丽非凡的景致为对方壮行。
作者简介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搬家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墨客,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激情亲切旷达,尤其善于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投稿邮箱:ahhfsk@163.com
主理:《淮风》诗刊社 | 协办:江西美术专修学院
支 持
江西美术专修学院(www.jxmyedu.com)
庐山艺术特训营(www.lsystxy.com)
【往期回阅】
2016庐山艺术特训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