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唐·李绅】

陶令门前罥接篱,亚夫营里拂朱旗。

人事推移无旧物,年年春至绿垂丝。

这是一首咏物小诗,作者以“柳”为吟咏工具,抒发了人事代谢之感,并通过无意识的柳树反衬出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平等不雅观念。
诗歌首联分别用陶渊明和周亚夫典,陶渊明与周亚夫分别代表了隐逸高士与朝中显贵,二者地位有别、尊卑互异,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模式。
然而在作者看来,煊赫的权势与独居的气节并无差异,他们的被人为授予的意义都会在韶光的年夜水中消解,年年遣绿的柳树被作者用来代表韶光的一直流逝。
无论是高官还是平民,他们的生命在韶光面前都是平等的,生命意义本身并不具有高下之分。
生命的平等意义就犹如柳树对付陶、周二人一样,不论众人地位如何悬殊,他们都能平等地取用柳树,推而广之,世间万物乃至生命本身都是一种可以为人利用的基本素材。

李绅哲理诗三首

答章孝标 【唐·李绅】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这首诗是李绅回答晚辈墨客章孝标的一首七绝。
因李绅推举,章孝标得以考中元和十四年的进士。
“及第全胜十改官,金鞍镀了出长安。
立时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
”流露出章孝标高中进士后的得意自矜的生理,李绅以师长和朋友的身份对章孝标进行了规劝。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有真才实学的话,不须要依赖外在的名位去装饰,就犹如赝品才镀金一样。
高中进士在唐代是一件令读书人感到光彩的大事,但是从成才的角度看,这仅仅是为其增长了外在的装饰,并不能对个人的风致、学问、才识有何损益。
一个人的风致才学如果有所欠缺,纵然通体流光溢彩,内在仍旧是空空如也。
尾联提醒章孝标不要忘却了困顿长安场屋十年的经历,要牢记当年遭受的困难,由于中进士只是官场仕途的开始,今后的发展茫然无知,难以预见,以是千万不要得意忘形,一定要谦逊谨慎。
此诗的哲理性是通过“真金”“假金”的比拟凸显出来的,它涉及了外不雅观与内涵、表象与实质的问题。

鉴玄影堂 【唐·李绅】

喷鼻香灯寂寞网尘中,烦恼身须色界空。

龙钵已倾无法雨,虎床犹在有悲风。

定心池上浮泡没,招手岩边梦幻通。

深夜月明松子落,俨然听法侍生公

李绅生活在佛教大行其道的中唐时期,这首诗表示了他对付佛理的深刻认识。
“鉴玄”是中唐时期的一位高僧,他去世后弟子为他营造了纪念用的影堂,里面悬挂的是鉴玄禅师的画像。
李绅为鉴玄禅师的画像题写了这首诗歌。
“生公”是晋末高僧竺道生的尊称,相传生公曾在苏州的虎丘说法,讲授《涅槃经》至奇妙处,顽石竟皆点头。
鉴玄禅师由于佛法博识,他现在或许正陪在生公的旁边连续传法吧!
这是墨客的赞颂之词。
“深夜月明松子落”既描述了画中的场景,也是对禅境的一种体悟和认知,王维诗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万物之间皆存佛理,只有具有禅心禅性方能体悟到这天地之间的奥秘。
李绅此诗形象细微,禅意浓厚,表示了佛理与诗境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