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古代诗歌之经典佳作,有“五言之冠冕”的称谓。
紧张创作于东汉末年,共收入19首古诗,作者难以考证。

行行重行行》表现的是一位妇人对远行丈夫的深情思念之情。
诗中的情绪细腻、优柔,展现出离去的痛楚、思念的煎熬,以及对未来忧虑。

原文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与君生分袂前人若何写离去苦古诗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置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1. 离去伤感 相去无奈

诗的开篇“行行重行行”,反复叠用“行”字,突出游子旅途的漫长与艰辛。
“生离去”一句更是表示了各类的无奈,表明这是一场在命运面前无可避免的生离去世别,思妇无法阻挡,只能默默承受。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进一步描写间隔的迢遥,两人相隔万里,像天涯两端一样平常遥不可及。
这种空间上的间隔加深了情绪的孤独。

2. 相思之苦 相逢无期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古代交通不便,丈夫远行,能否再度相逢充满成为未知。
表现了思妇对未来的深深不安,虽思念浓郁,但相逢却渺茫,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力感。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北方的马留恋家乡吹来的风,越地的鸟选择在南方筑巢,人和自然万物都受到地域的影响而各有所归,但心心念念的丈夫却远在天边,情绪无处寄托,唯有愈加思念和苦恼。

3. 韶光流逝 日渐瘦削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描写了思妇随着韶光的流逝,因思念而变得形销骨立、干瘪瘦削。
衣带的松紧表现出身体的变革,这种对自身变革的敏感,表达了思妇由于相思之苦带来的深切身心变革。

4. 白日遮拦 归途渺茫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朱自清将浮云比“谗邪”,将游子比“白日”,认为是那游子在乡里被‘“谗邪”所害,远走高飞,无法回家;还有一种说法是把白日喻为游子,浮云喻为“美色”,比喻游子被美色所惑,无心返乡。
无论哪种说法,都使得困窘和不安像浮云一样,终日笼罩着思妇的生活。

5. 思念煎熬 岁月无情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表达了思妇对丈夫昼夜思念所带来的身心折磨。
思念如潮水般涌来,消磨了她的青春和活力,使她感到自己正在逐渐老去,岁月也在悄然流逝。
这里不仅仅是身体的老去,也是情绪上、心灵上的煎熬。

6. 无奈自安 积极抚慰

诗歌末了一句“弃置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可以看作是思妇对自己的一种抚慰。
丈夫远行,自己深陷思念之苦,但也只能选择抚慰自己,不要再纠结和感伤,努力生活,珍惜自己的身体。
这句看似平淡,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无奈和自我安抚,思妇希望通过“加餐饭”来让自己身体康健,连续生活下去,用更好的状态欢迎丈夫归来。

总结

从思妇诗的角度看,《行行重行行》可以视为一位故乡独守妻子,在丈夫远行后的情绪独白。
全诗充满了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对相逢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无奈和焦虑。
通过对离去、相思、光阴流逝等主题的描写,诗歌展现了古代思妇在面对感情、韶光、命运时的各类繁芜心境,情绪朴拙深奥深厚,极具传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