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然不雅观海》
元·高克恭
日日依山看荃湾,帽山青青无颜改。
我问沧海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
高克恭是元代著名画家,虽为官但酷爱山水画。他常在山林水边写生,创作了许多精良作品。长期在江南任职,使他的画风深受烟雨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等迷人景致的影响,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他偶有诗兴,也会写些抒发心意和情怀的小诗。
个中34;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并非等闲人"一联,表示了墨客悠然自得的境界,也蕴含对人生的感悟。这里的"闲"并非无所事事,而是看破尘凡后的放下,参透人生后的舍得,忘怀荣辱后的淡然。
真正能够"闲"的人,并非浑浑噩噩、毫无自主意识之辈,而是有着深刻人生体悟的智者。这两句诗言简意赅隧道出了"闲"的真谛,展现了墨客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洞察。
-2-
《题鹤林寺僧舍》
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首诗创作于李涉被贬夷陵后获赦,游历吴越至镇江鹤林寺时。墨客与高僧闲谈,解愉快结,遂题诗于寺院墙上。
诗以"终日昏昏醉梦间"起笔,描述流放时的消沉状态,为后文迁移转变铺垫。"忽闻春尽强登山"表现墨客不甘消沉、珍惜青春的心态。"因过竹院逢僧话"揭示墨客与高僧偶遇论道,领悟人生。末句"浮生半日闲"点明诗旨,表示墨客对人生的新认知。
通过与高僧交谈,墨客悟得应淡化功利、平和心态、处变不惊的人生不雅观。"浮生半日闲"非悲观躲避,而是对生命实质的深刻理解。全诗展现了作者从消沉到觉悟的心途经程,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3-
《西塞山下作》
唐·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动晓烟烹紫蕨,露和喷鼻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这首诗通过奥妙的笔法描述了西塞山的独特魅力。墨客以虚笔飞动,呼应前文的奇妙环境,同时为末端的归焉之志作铺垫。
第三联奥妙利用时空交错,将仲春的紫蕨与秋冬的黄柑并置,既展现了西塞山四季的美景,又增长了生活情趣。这种艺术归纳使景物描述更富魅力。
比较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的悲惨感,韦庄对西塞山充满深切爱恋。他将芦花视为宁静生活的伴侣,表达了未来隐居此地的欲望。
全诗构造奥妙,前两联描述奇特阵势,第三联虚笔赞颂,为尾联引出作铺垫。这种由实入虚而归为遣志发情的手腕显得自然奥妙。墨客在遣词造语和技巧利用上也展现了深厚成绩。
-4-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五代·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边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月牙人归后。
这首词是冯延巳创作的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之作。全词展现了一种挥之不去的忧闷和独自承担的孤寂感,意境深远,情绪幽微。
上阕以反问开篇,揭示了难以抛弃的"闲情"。"谁道闲情抛掷久"一句表现了感情上欲抛不得的挣扎。"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展示了这种情绪的长存。"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则表达了墨客决心承担这份情绪的态度。
下阕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闲情愁绪。"河边青芜堤上柳"描述出绵远无尽的思绪。"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直接疑问,突出困惑。末端"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月牙人归后"以景物衬托,深化了孤寂凄冷之感。
全词构造奥妙,措辞精髓精辟,通过景物描述和情绪抒发,刻画出一个内心抵牾、独自承担情绪困扰的形象,展现了墨客深邃的情绪天下。
-5-
《卜算子·独自上层楼》
宋·程垓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
望以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
待到薄暮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这首词描述了一位少妇在羁旅中思念故人的情景。词人奥妙地以韶光为线索,展现了女主人公心情的变革。
上片描述少妇白天登楼望远的场景。"独自上层楼"一句即点明其孤寂处境。她纵目远眺,只见远山,不见夫君身影,乃至连音讯也无。"西飞雁"的意象暗示了她对通报的渴望。
下片则描述薄暮时分少妇失落落下楼的情景。"独自下层楼"与上片首句呼应,暗示了期待与失落望的反差。庭院寂静,唯有蛩声如泣,奥妙地将少妇的哀怨融入景物中。
全词以情见长,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从愿望到失落望,再到悲惨哀怨的生理变革过程。通过比拟登楼前后的心境,更突出了少妇思念之情的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