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宝贝,在这些古诗当中,有很多描写屯子和农人的诗句,这些绮丽的笔墨,至今仍旧让人惊叹不已。
从古至今,各个朝代都十分重视农业,农桑为钱粮之本,那么农人的地位是不是很高呢?从那些流传几千年随处颂扬的古诗当中,就已经把农人的地位说的很清楚了。
这是唐代墨客李绅写的一首农人种田的古诗,描述出古代农人种地有多么的辛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农人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给禾苗除草,身上的汗水和地里的泥土和在一起,农人种地,一身泥水。诗的后两句说的是每一粒粮食都是农人辛辛劳苦才种出来的。那么农人这么辛劳,付出和收成成正比吗?李绅又写了这首诗的后四句。
从这四句诗可以看出来,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日就会收成很多粮食,农人把四海的田地都耕种了,末了还是会被饿去世。
唐代墨客聂夷中写过这样一首古诗,至今仍随处颂扬。描写出当时农人生活的困难。
从这首诗中我们理解到,虽然农人种地,可是当时赋税很高,农人都挣扎在生存线上,为理解决面前的难题,不惜卖掉新谷新丝。
这是唐代墨客颜仁郁写的一首诗,可能那个年代就有很多像现在专家一样的人物。他们不种地,还以为粮食是田里自己长出来的呢。
这是唐代墨客白居易写一首诗,写的是农人割麦子的环境,连妇女抱着孩子都去拾麦穗,然而吏禄之人,有何功德,不事农桑,岁岁都有余粮。
当然这些古诗描写的都是古代的农人,现在农人的地位都提高了,而且现在的农人种地都机器化了,只是生产出来的粮食价格比较低,不种地也有粮食吃的人和古诗当中的人差不多。有的农人就建议,市价小麦收割,如果给整天坐办公室的人,每人发一把镰刀,让他们去地里割麦子,一则体验生活,二则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他们往后再说出来的话,就可能为农人呼吁呼吁,非常有利于提高现在粮食的价格,有利于提高现在农人的地位。也有利于他们往后说点让人相信的话。
感谢大家阅读,欢迎大家批评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