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一为托物言志,一为借景抒怀,杨万里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就属于后者。通篇28字,没有任何一个字诉说离去,也没有任何一个字在诠释送行,可细细品读,又能在字里行间感想熏染到墨客那种依依不舍,乃至是极力挽留的深刻情绪。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季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每每读到这首诗,都会被墨客所描写的西湖畔无尽的莲叶荷花所吸引,乃至于每每碰着莲叶成片的荷塘,心中都会默默念起来这首诗,那种难以言表的意境在心间流淌,不经意间心头也掠过一丝丝的迷惑——林子方是谁?何方神圣?
众所周知,杨万里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墨客,他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复兴四大墨客",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词》《小池》《初入淮河四绝句》等,其词清新自然,诗词双绝,今存诗4200余首。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中丙科。开禧二年(1206年)卒于家中,谥号文节。
杨万里
可林子方又是谁呢?杨万里怎么会在净慈寺这个地方,写出这么一首诗来送给他。
林枅(即林子方),生于建炎庚戌年(公元1130年),卒于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少年时即勤奋好学,脾气豪迈而肚量胸襟壮志,慨然以大丈夫自期,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登进士第,授福州闽县主簿,后转福清县丞。因奏陈朝政切中时弊,宋孝宗嘉勉其“效忠诚”,除秘书省正字,参与编修《复兴会要》,迁校书郎,补外任信州(今江西上饶)太守,任上关心民瘼,力主罢征物力钱(即各种杂捐苛税),并以公帑代输物力钱,民感其德,秩满离任就道时,数千郡民高举“恋德”旗送其出境。
大约便是在林子方补外任为官,准备离开临安(杭州)的时候,作为好友的杨万里前往送别,作诗一首,试图挽留。
乍一看,本诗写的乃是六月西湖湖面荷花的美景: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致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涯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可细细品读,又能创造一些端倪。
映日荷花
映日荷花
自靖康以来,宋室南渡,与金国划江而治,面北称臣。自此,杭州就成为了南宋的政治文化中央,虽未明确为首都,但其取名“临安”,就有了这层意思。本诗开头两句好似是在描写西湖美景,开篇利用“毕竟”二字,一语双关。毕竟这里是临时的首都,风景美则美哉,其风光也是大大不同。所谓居庙堂之高,这里正是庙堂。你看那好似与蓝天相连接的一片碧绿,及艳阳下亭亭玉立的荷花,在旁处又怎么能轻易的见到。若是在临安为官,机会自然也要比别处多一些。
墨客杨万里与好友林子方意气相投,此时见好友即将离开,自然是极力的劝勉。杨万里受当时主战派影响颇深,自然是想要在朝堂之上大有一番作为,收复旧日山河。至于墨客晚年感想熏染到官场阴郁,乞辞官而归,自此闲居乡里,直至病逝家中,那便是其余一个悲戚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