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诗不仅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康健发展,还能培养驾驭措辞笔墨的能力提高影象力。
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发展,一起读书,多读古诗,亲自经历,切身体会,从孩子的感想熏染出发,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让我们一起开始逐日阅读,每天推举一篇,向着百日目标冲刺吧!

赠刘景文 / 冬景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小学生必读古诗赠刘景文 / 冬景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作者先容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
生平仕途坎坷,学识渊博,资质极高,诗文字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年夜、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
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
墨客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作品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致。
作者说,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光阴。
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质。
“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刚毅不屈的人。

东坡作此诗时年已五十五,也已步入老年了。
他当然不能预知不久的将来还遭到流放海南之厄。
但他一向旷达乐不雅观,主见应多方面地适应外界的环境变革,不因年迈而颓唐消沉。
但是此诗也不妨看做墨客本身的生平写照。
盖苏轼生平,坎坷挫折,亦云多矣,却始终没有被困境吓倒,而稍摧其志。
但是此诗固亦役夫自道也。
其身后“橙黄橘绿”,使千载以下之人尚能分享其甘美的艺术果实,也算是美不胜收了。
故窃以为如仅以景语之美来赏析此诗,犹属皮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