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季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者: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南京)人,自号华阳隐居,卒后谥贞白师长西席。
陶氏生活于南朝,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一个相称有影响的人物,博物学家,对本草学贡献尤大。
陶弘景的生平,跨宋、齐、梁三代,经历可谓繁芜。虽然梁武帝对其恩遇有加,《南史》也有“山中宰相”之誉。
但在南梁期间,举国崇佛的大环境下,陶弘景作为玄门茅山派代表人物,迫于压力出走远游。末了以玄门上清派宗师的身份,前往鄮县礼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正是如此才避免了如寇谦之的新天师道一世而亡的了局。
注释:
(1)答:回答。
(2)谢中书:即谢征(500一
536),字元度,南朝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以是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运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3)山川:山河。
(4)之:的。
(5)共谈:共同谈赏的。
(6)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照映。
(7)青林:青葱的树林。
(8)翠竹:翠绿的竹子。
(9)四季:四季。
(10)俱:都。
(11)歇:消。
(12)乱:此起彼伏。
(13)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4)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15)实:确实,的确。
(16)欲界之仙都:即人间瑶池。欲界,佛家语,佛教把天下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在个中的美好天下。
(17)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墨客谢灵运,他继续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18)复:又。
(19)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20)奇:指山水之奇异。
译文:
山川景致的俏丽,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惊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照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瑶池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致了。
品悟:
《报答中书书》一文,反响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阴郁的期间,由于各种抵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每每逃亡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抚慰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朋侪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不雅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称高的美学代价的文学佳构,至今仍旧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文言知识积累与拓展:
古今异义
①四季俱备(时 古义:时令 今义:韶光)
(备 古义:具备 今义:准备、具备)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安歇)
(晓 古义:清晨 今义:知道)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④古来共谈(谈 古义:夸奖 今义:评论辩论)
一词多义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奇: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山水奇丽
念无与为乐者(与:和…一起。)
报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报答中书“书”:书信。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照映。
感谢阅读,欢迎转发收藏评论留言
精美内容逐日更新,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