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词》中的“相思相示知何日”,《长干行》中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子夜吴歌》中的“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除此之外,还有一首被浩瀚文人推崇的经典五言绝句《怨情》,更是写得很故意思,大家且看:

《怨情》(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李白经典情诗怨情被合肥一名环卫女工随手改了改水平若何

闺怨在古代是一个大题材,作品是非常多的,李白这首之以是能从个中脱颖而出是由于写得够有特点。
诗名中有一个“怨”字,诗中却通篇没有涌现这个字,李白在用整首诗来诠释它。
她卷起珠帘,孤独地坐在,眉头紧皱,前10个字就已经突出了这个怨字。
她脸上的泪痕,表示的也是怨。
李白这首诗截取了卷帘、皱眉、泪痕,三个动作或细节描写,一笔勾勒,令人回味无穷。
真正的相思是由心及泪眼,再到眉头,不须要措辞来诉说的。

自李白这首诗问世后,后来叫《怨情》的诗自然是不少的,不少诗作也能创造模拟的痕迹,不过究竟难以超越原作,被淹没在诗海中。

这首千古名作传到当代,被合肥一位环卫工人随手改了改,写成了一首打动不少网友的作品。
这位环卫工人名叫朱贤云,作为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她长期早上3点半起床,4点钟开始事情,风吹日晒是少不了的。
但朱贤云却以为这样的生活很充足,在事情之余她就喜好写诗
没有上过几年学的她,一有韶光就抱着一本《新华字典》学习写诗,十几年下来她写了不少作品。
我们来看看她改写的《怨情》:

美人卷珠帘,叹坐北窗前。

但见泪痕深,不知将谁怨?

这首诗只是把李白墨客随便改了改,只是为了抒写一位普通女子对爱情的追求。
李白的诗是第三视角,墨客是一个察看犹豫者。
但朱贤云这首诗改了之后,就成了第一视角。
第二句变成“叹坐北窗前”,显然要更接地气了,也更符合当代人的说话风格。
第四句把“心恨谁”改成“将谁怨”,也更接地气了。

与诗仙的作品比较,这首诗显然算不得多有水平,但它表示了一位普通环卫工人对美好爱情的神往,以是经媒体宣布后,打动了不少网友。

实在爱写诗的环卫工人还有很多,比如安徽六安的环卫工人姚家来。
已年过60的他事情之余,就喜好写诗,他会随身带一本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诗,笔者截取个中的一段:

凤池潋滟碧波水,龙山松柏四季青。

林间芝兰吐芬芳,山中林荫闻鸟鸣。

虽然这样的诗句实在更像是顺口溜,谈不上格律,也谈不上什么意境之美,但这些诗作陪伴着他半辈子,对他来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除了这些可爱的环卫工人外,爱写诗的还有卖猪肉的大叔任新宇。
由于诗写得好,他还登上了《中国诗词大会》,其经典打油诗《猪肉诗》受到了不少网友的喜好,大家且看:

一碗面条一头蒜,静卧肉案刀相伴。

借问新宇何处去,绞肉切丝饭口间。

对任大叔来说,生活是什么?生活便是在猪肉铺子上,边做生意边吃面条,假如还能有一头蒜就更美了。
和任大叔一样爱写诗的还有在石家庄修自行车的大叔王海军,他更是故意思,直接在修车铺子上挂一块黑板,上面每天都会写上自己创作的诗作。
如果途经的街坊、修车的客人们,能替他改改诗里用得不好的字,他就直接送人家一罐啤酒。
对生活不算富余的他来说,这已经是其一天最大的花销之一了。

以上提到的民间墨客,都是由于写诗上过电视,或被媒体宣布过的。
除了他们,在民间爱写诗的普通人还大有人在。
他们的诗作水平有高有低,有的作品能与专家相媲美,有的只能算是打油诗或顺口溜,但诗歌点亮了他们的生活,而他们的存在也让周围的人感想熏染到了一股诗意,这或许便是民间诗歌存在的代价。
您身边有这样的墨客吗?以为他们的诗写得如何呢?欢迎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