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鉴湖》
戴昺〔宋代〕
推篷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
山际白如斯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注释:
鉴湖:在今绍兴南郊,古跨山阴、会稽两县,以风景著称。
蒲帆:用蒲草编织成的船帆。
饱风:指帆乘风鼓起的样子。
际:边际。
译文:
推开篷顶望向四周,只见湖水与天相接,蒲草编织成的船帆正乘风鼓起。
山际白云环抱,云际明月高挂;溘然杜鹃的号泣声刺破夜空。
赏析:
此诗写其乘坐篷船夜过鉴湖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墨客用极淡的笔墨,写出了鉴湖极美的云水本色。
开篇,来源便是墨客“推篷”、“四望”两个动作,起势突兀。既表明他是在船上,又活现出他急不可耐地要不雅观赏鉴湖夜景的情态。
紧接着“水连空”,是“四望”所见之景。在他的面前,湖光天色,高下一碧; 水天相连,茫无涯际。
次句写舟行之疾速。“蒲帆”,是蒲草编织的帆,解释这是一只简陋、轻巧的船。在广阔的湖面上,只有墨客乘坐的一叶轻舟在凌波滑行,这“一片蒲帆”的小景,又反衬浩渺平湖的大景。
“正饱风”,生动地描绘出蒲帆承风鼓起的形象,使人如见船儿正在顺风急驶,疾若飞鸟,而倚着船舷四望湖景的墨客的欢畅之情,也一并跃现纸上。
三句七个字写了山、云、月三个景物意象,并连用两个“云”字和两个“际”字,把这三种意象串连、叠合起来,造成了回环的腔调,轻快的节奏,从而奥妙地表现出山、云、月的流动变革。
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墨客一道不雅观赏随着风移云动,月色时明时暗、山峦忽隐忽现的奇景。
结句是说溘然,一声子规的啼鸣,划破夜空,回荡湖上,传入墨客的耳鼓。墨客不由自主地循声誉去,但会晤前白云叆叇,他仿佛感到这洪亮的子规声,便是在白云深处响起来的。
全诗二十八字中,“际”字和“白云”二字各两现。笔墨的复出,造成回环的声韵、轻快的节奏,从而增强了诗的音乐美。
墨客简介:
戴昺,宋台州黄岩人,字景明,号东野。戴复古从孙。
宁宗嘉定十三年进士。理宗嘉熙间授赣州法曹参军。少工吟咏。有《东野农歌集》。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