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77年,刘长卿在苍茫暮色中探求投宿的山庄,他的诗句描述了这样的景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公元817年,白居易在温暖的小火炉旁思念着故友,他深情地约请: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一个是暮雪中的期盼,一个是风雪夜的归人;一个是温馨的热烈,一个是凄美的安谧;但都在暮雪时候给人带来抚慰。

人生涯着,我们都有过在阴郁中独自面对大雪纷飞的时候,但只要有人顾虑,有人相送,有人慰籍,这统统就有了意义。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5首古诗词诉尽风雪无恋人有暖意

——01——

故关衰草遍,离去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唐•卢纶《送李端》 /《李端公》

季候隆冬,郊野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悲惨的景象。
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

故人沿着这条路逐渐阔别而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彷佛伸出寒云之外一样平常。
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

朋侪终于远行了,留在这旷野里的只剩墨客自己,孤寂之感自然有增无减。
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墨客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

在凄迷的风雪里,独自归去的卢纶百感交集,前尘往事浮现在面前,并哀叹与李审察知恨晚。

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

卢纶自幼丧父而又体弱多病,多靠舅舅照拂才得以成人,他本想通过科举求得一纸功名,却屡试不第。

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动乱,一场安史之乱,更让从小孤苦的卢纶,自己远役他乡,饱经流落困厄,饱尝战乱流落苦,而绝少知音呢。

而他能与同为大历十才子的李端相识相知,已经是人生难得的温情与欢畅。

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出生飘零,而且从侧面反响出时期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

墨客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领悟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
在写法上,这一联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

墨客在经历了尴尬的送别场面,回顾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加倍以为对朋侪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分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

然而朋侪毕竟是望不见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会。
但世事纷争,风尘扰攘,不知何时才能相会。

——02——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当时,吏部尚书房琯受李适之、韦坚等人的牵连,被贬出朝廷。

董大,是指董庭兰,是唐代著名的琴师,琴师董庭兰作为房琯的门客,主人被贬了,自然他也就伤感离开长安了。

高适为他的朋友董庭兰饯行。
这个期间的高适已经四十四岁了,仍旧一事无成,到处浪游,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两位伤心失落意的人互埋怨楚之后,高适写下了《别董大》两首诗,这是个中一首。

黄云密布,天地阴暗,朔风呼啸,群雁乱飞。
面对此景自会有出息迷茫之感,雁又起离群无依之思、哀景秋情,山穷水尽。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既是故友相逢,又是离去。

董庭兰溘然下岗了,想到自己将面临居无定所,不知路在何方,董庭兰各种忧郁,满肚子的苦水只好向高适倾诉了。

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奥深厚的感慨,高适溘然柳暗花明。
朋友,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心腹咯,你在我们唐代名气这么大,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高适生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失落望、挫折、压抑、冷落、从未动摇他为实现自己主见和抱负而积极追求的决心。
他是用己志去传染朋侪,“江山到处堪乘兴,杨柳青青那足悲!

在这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致里,在即将分别之际,墨客全然没有千丝万缕的离情别绪,而是出自肺腑之作,信念倔强,满怀激情地鼓励朋侪踏上征途,欢迎未来,给了朋友和自己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抚慰。

在困境里时流落出来的情真意切,本日再次读来仍以为这样的交情朴质而又年夜方豪迈!

——03——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纭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宝十三年(754),岑参赴安西任北庭节度判官。
武判官是岑参的前任。
岑参履新,武判官就离任回京,岑参通过咏雪为武判官送行而写下此诗。

墨客以高昂的激情,雄放的基调,跳荡的音律,以及想象、夸年夜、比喻等手腕,形成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写处此名篇。

胡地北风凛冽,大雪纷飞。
八月里就有了漫天飞雪,就像是一夜之间东风送来,成千上万的梨花交相盛开。

虽为送别之作,并无哀伤情调,风雪苦寒,墨客却“妙手回春”。
以花喻雪,为这大略比喻授予新的生命,给雪带来活气。

梨花索洁,自有淡妆神韵以它喻雪,授予雪以灵性,使寒气逼人的雪具有了盎然的春意。
正反响了墨客胸襟之爽朗,脾气之豪迈。

天寒地冻,雪花飘进罗慕,纵然是身穿狐裘大衣、睡盖棉被也是寒气逼人。

将军的鱼弓冻得都拉不开,铁衣冰冷难以掌握,涉瀚的沙漠变成一塑无际的雪原,愁云惨淡布满万里长空,可是,墨客把这极寒的景象完备忽略了,把到处的飘雪说成是东风带来了梨花。

本日在军中备酒为你送行,胡琴琵琶羌笛为你助兴。

只是景象寒冷,红旗都被冻住无法飘扬,我在轮台东门送你归去,只见大雪封路,天回路转看不见你远行的身影、只剩下雪地马蹄印一排一排。

这次分别,不知何时再相逢,山长水又阔,路上保重万千。

——04——

南过猿声一逐臣,回看秋草泪沾巾。

寒天暮雪空山里,几处蛮家是主人。

——唐•韩翃《送客贬五溪》

李白曾经由的是巴东三峡,有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个“客”过的是湘西五溪。

韩翃送别的这位朋侪多是萍水相逢之客,一个被流放之臣,从猿啼声中一起南去。
被贬到湘西五溪这个偏远之地。

这个被降谪的官员,愈走愈远,深入五溪苗家所住的区域,就不免常常转头看看来路。
来路上只是一片秋草,早已望不到家乡,于是不禁泪落沾巾。

这一段旅程尽是在寒天、暮雨、不见人迹的空山中。

夜晚了,总是在苗家歇宿。
当时少数民族所住的地区,都是荒野的山区,故有“蛮荒”之称。
作者设想这个“客”深入蛮荒,以蛮家为逆旅主人,是最不幸的遭遇。

被贬谪的臣子,对渐行渐远的故宅与故人难以割舍,更难以释怀贬谪之苦。
这种苦恨被韩翃奥妙地描述在空山暮雪之中。

他想象着逐臣在空旷的山野中,不见人烟,只有暮雪覆盖着深山,探求着旅途的落脚之地。
经由一番周折,才找到几户人家。

这几户人家并不是他熟习的人家,而是陌生的苗族人家。
措辞和习俗的不同,更增长了他独在异域为异客的凄凉和孤独。

这句“几处蛮家是主人”,不仅表达了他在暮雪纷纭时如何探求投宿的忧虑,更传达了他对未来人生如何自处的深深忧虑。

这些繁芜的感情堆积在一起,大概便是同为逐臣的刘长卿与裴郎等分离时所感叹的:“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猿啼声中,客人们纷纭散去,只有自己在江头独自伤心,看着水自流淌。

——05——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唐•戎昱《霁雪》

戎昱笔下的暮雪,并非仅仅是天色将晚、欲雪未雪的景象,更是一种暮雪初晴后的清明之感。

将近薄暮,溘然大风卷走寒云,也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又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轻摆。

雪后天晴,烟云荡尽,江天高朗明净,江边柳条轻盈,随风婀娜摆动。
原来江面上霰雪纷纭,白雾蒸腾;现在一下廓清,明哲保身,仿佛洗过的一样平常,全体天地瞬间明朗起来。

原来柳枝低垂,垂头丧气,不胜积雪之重压;如今一旦卸下重负,感到特殊轻松,显得特殊轻盈。

如此一来,雪的天下当然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些残余的踪迹了。
这么纷繁的意象,仅用了七个字,真是精髓精辟至极。

戎昱目光由远处转向近处,范围从全体江郊转向韩舍人的檐前,景象从壮阔转向细微。

雪还没有融尽,檐前还保留一点洁白的残雪,想象着它的反光映照在书窗上,显得环境格外清幽,如此美景,岂不是可以像晋代孙康那样映雪夜读?

但可惜只得一夜享受,来日诰日残雪一化,雪的踪迹全无,就不能再有这种享受了。

当初孙康借着雪光苦读是因家贫买不起油灯,而此刻戎昱雪窗夜读,它与月下读书的氛围感相似,如“明月一尊酒,清风万卷书”,有月白风清,有美酒书喷鼻香,满满的氛围感。

——06——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元•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天色将晚时,下起了大雪,纷飞的雪花像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

渔翁感到寒冷想要回家去,却创造不记得归路。

此时渔翁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让它带着自己回去,在有浓厚云层的江面上只模糊瞥见一艘小小的渔船。

这首小令以“天将暮”起笔,点明韶光,为全体画面铺垫了一层幽探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调。

风的强劲,隐然有呼啸之声透出。
作者借雪之“乱舞”传达风声和风势,凌虚造景,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骚”。

雪借风势,更显出雪之大,雪之猛。

当马致远的视线聚焦到江面上时,他看到了一位渔翁,身披蓑衣,悠然自得地归去,成为了这江天暮雪图景中的点睛之笔。

这位渔翁的品性与柳宗元独钓寒江雪中的高洁脱俗相呼应,但又有所不同。

他少了些孤绝冷寂,多了些洒脱随性,与这茫茫大雪的氛围相得益彰。

如此风景就如郑谷《雪中偶题》中的“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它完美地描述了渔翁在雪中归去的场景,展现了一幅生动而和谐的画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欠妥,联系立即删除

#文章首发寻衅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