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光绪九年——1883年)初夏,尹子佩姪倩,招同李春海姻兄、李谓笙姪倩、子维弟(刘咸炘父亲刘梖文)、纪常(刘咸燻)、豫波(刘咸荥)彪如姪,游青城即事有作,刘栋文:昔闻青城山,仙灵石窟宅。怀之二十年,空蜡阮学屐。今来恣游眺,顿觉尘襟释。危崖不可登,弦廻蹑层级。云敛气初霁,群峰尽罗列。幽壑泻飞泉,苍翠俨如滴。古树仰参天,楼不雅观高百尺。入门拜遗像,摩挲古碑刻。道人为余言,此中有奇迹。右邻掷笔槽,左眄试剑石。古洞传天师,唐皇賸(剩)遗墨。麻姑井犹存,金边崖壁立。朝阳上清宫,逐一皆游历。人生贵写意,即此谢羁绁。玄妙在修心,何用求丹诀。忠孝可成真(不雅观中祀关帝),明日亲乐无极。愿告修行人,永生须积德。
《朝发青城、灌县道中所见》
(三首)
一峰才过一峰开,小雨微云绝点埃。回顾山灵应笑我,匆匆岂为看山来!
黄鸡白酒毛肠物(山中羽士饷黄鸡白酒),竹杖芒鞋放胆行。四十里中青未了,笋舆高卧听江声。遥峰叠嶂送行人,绿野平畴眼界更。百丈长桥江水急,依稀又识灌州城。先五伯父尧云公,蓄德能文,光绪中游此,有诗纪之,仅存录本。同游之(子维)弟即先君(刘梖文)也。庚午(1930年)之夏,咸炘来游,感念前踪,甫书,悬诸不雅观壁。伯父书法清超(逸),惜未手书以传。古诗末句,本道德经,尤足以示来者。双流刘咸炘记。”
以上题词,是刘门第二代、第三代的诗书合璧,诗与书法俱佳,而且尺幅较大——长和宽都在二米以上,确为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两点:一,光绪九年,刘栋文率兄弟、子侄来游青城山,此行著有古诗一首,在从青城山到灌县城的旅途中,又赋七绝三首以记其事;二,将近五十年后的1930年夏,刘咸炘游青城山,感念五伯父与自己父亲等亲人当年游青城,有诗纪之而无书法流传,于是在天师洞壁间,书刘栋文当年所作诗歌,以表纪念。此行,刘咸炘也以《游青城》为题,赋七绝五首,惜未将其墨迹留在青城山。兹从《推十书·诗集卷下》中抄录如下。
游青城
庚午年闰六月初三日(1930年7月28日)
一间小阁天师洞洞当本深广,修道不雅观后凿开剩此耳,不雅观宇喧阗若市廛。惟有阁中遗像古,赫然竖掌对山川。三十六峰哪可数,上清宫外多垣堵。不如宫畔仄冈头,足下群峰合如釜。第一峰头东望好,平原如浪树如萍。道人俯指天师洞,正似人家豢鸽棚。一鸟不鸣日亭午,蝉声满谷疾还徐。忽闻长啸山山应,知是人家惊野猪。胜或无名名不胜,咏歌记载岂无遗。圆明宫下出山路,却似永州幽丽奇。柳子厚《袁家渴记》语。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