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边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
邻并:邻居。云根:古人认为云生在山石上,石为“云根”。宿:休憩。分:平分。负言:失落言。
译文:
隐居的地方邻居很少,长有野草的小路通向废弃的园子。小鸟栖息在池塘边的树上,月光下一个僧人小扣寺门。桥那头是色彩缤纷的原野,云雾随风飘荡彷佛山石也随着移动。我暂且拜别但还会再来,定好的日期绝不食言。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墨客探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其详细创作韶光难考证。据诗意可知,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野,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达李凝寓所时,已经入夜。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拍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于是贾岛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拜访朋侪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平凡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墨客用很经济的手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掩蔽的小路通向荒漠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墨客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实在,这正见出墨客构思之巧,存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拍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捉住了这一瞬即逝的征象,来刻画环境之宁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墨客用反说,别具神韵。这统统,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柔美迷人。
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墨客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末了一联点出墨客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清闲得意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神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平凡所见景物;闲居、拍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平凡的行事。然而墨客偏于平凡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措辞朴实,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