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春
(唐)白居易
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
街东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销不得。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喷鼻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师长西席,祖籍山西太原 ,生于河南新郑。
春天,本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唐朝墨客却常在这个美好的时令抒发自己心中的苦闷,个中醉吟师长西席白居易最具代表性。
《长安春》这首诗,是白居易心情不佳、望春微醺时写下的。
至于为什么看个春景都能悲哀成这样,不但是由于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见重办凶手后,被斥越职言事(说白了便是上司嫌他多嘴),被贬江州,也与他生平坎坷的经历有关。
让我们大略回顾下白居易的生平。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没过多久,藩镇李正己盘据河南十余州,战火四起。
两岁时,祖父祖母相继去世。为躲避战乱,时任徐州别驾的白季庚为保护妻儿,将白居易送往宿州符离。此时的白居易,深知战乱对百姓带来的伤痛,因此发奋读书,立志做官,年纪轻轻却已满头白发。
806年,白居易已成为翰林学士,810年任京兆府户部参军,看似未来一片大好,谁知母亲溘然去世,白居易自幼阔别父亲,母亲又溘然离他而去,大受打击后,白居易决定辞职。
这里有一点要提的是,白居易母亲的去世因——她是在赏花时掉进井里淹去世了。
人的生平,便是这么戏剧……
以是,我们不丢脸出,白居易虽生在官宦之家,却没有享受过任何优渥的生活,不但没办法靠着当官的老爸青云直上,反而与大多寒门子弟一样,千辛万苦才出人头地。
由于仗义执言,不得当权者看重,终生不得志,这也是为什么贬谪江州成了白居易生平最主要的迁移转变点——至此之后,他的行事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公民的心怀,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过去的豪情。
2019年5月10日 · 西安广电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