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有人把它当作是赞颂西席的一首诗,实在并不是。

这首诗的大意是:

郑板桥的新竹是不是赞赏教师的一首古诗

新生的竹枝,长得非常高,比老竹还要高。

为什么如此呢?我们创造,新竹来自于老竹,老竹根壮,新竹才长得茁壮。
新竹参天特立,是老竹爱护、养育的结果。

第二年还会有新的竹子长出破土而出,然后参天特立。
人们可以预想,在老竹的周围,它的儿孙,全部都身高十丈、英姿飒爽、傲然特立。

诗中末了一句提到了凤池。
为什么要提凤池呢?

凤池:凤凰池的省称。
凤凰池本是禁苑中的沼泽,魏晋南北朝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机要,靠近天子,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古诗中常以凤池喻宰相。

从上面这个典故的讲授可知,郑燮说凤池,实在便是赞颂老竹是宰相级的人才。

这首诗写的非常妙,一石二鸟。
既赞颂新竹挺立出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同时有赞颂老竹才德高尚,堪为宰相,是国家栋梁。

诗中的老枝到底指的是谁呢?是指西席吗?

实在并不是。

这首题是一首画竹诗,后面题名是:

“孏石十哥弄璋之兆。
板桥弟郑燮。

可知这幅画竹和这首题画诗,是祝贺其兄孏石生男孩的纪念品,是有其特定的详细内容的。

大略说,这首题画诗便是来赞颂父子俩的,而且预示这个老爸爸将来还会再生精良的儿子。
父优子秀,家族茂盛。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号板桥,人称板桥师长西席,清代字画家、文学家。

他后半生紧张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主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生平只画兰、竹、石,自称“四季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其诗字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以是这首题画诗,该当是他给人家贺生,画了一幅竹子,并自题一幅诗。

不过,现在很多人把这首诗看作是赞颂老师的。

这样可以不可以呢。

当然也是可以说得通的,但是却偏离了诗的本意,那有点儿勉强。

首先,新竹是从老竹身上成长出来的,这表示父子关系非常恰当。
而要来表达师徒关系,就非常不得当,由于师徒并不同根。

第二,明年再有新生者,祝人家子孙满堂,适可而止。
但要来描写西席,最好说他们来年再有新生,而要说他们再生新生,就显得不伦不类。

第三,老师一下子变成宰相级人才,这个跨度也比较大,也不太符合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习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师一样平常都作为烛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形象涌现。

而老师一边教授子弟,一边自己热衷功名,在政坛上求得施展抱负的平台,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西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