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各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 这首诗的颔联描述了若何的画面?
2. 结合全诗内容,剖析墨客“长歌怀采薇”的缘故原由。
【答案】
1. 描述了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染上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加倍显得萧瑟宁静的画面。
2. 墨客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流落,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心腹,以是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各题
黄鹤楼
(唐·崔颢)
前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诗句前两联连用三个“黄鹤”读来却没有琐碎之感,是什么缘故原由?
2. 请简要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愁”字妙在何处。
【答案】
1. 由于本诗诗意一气贯通,顺势而下,尤其二、三句两个“黄鹤”顶针连锁,一气呵成,读来毫无滞碍感。
2. “愁”字准确地表达了墨客在日暮时分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缥缈的意境相吻合,抒发了墨客思念家乡的愁绪。
(三)阅读诗歌《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从文体看,这是一首五言_______,_______句押韵,颔联和______联对仗。
2. 全诗有事、有景、有情,墨客的感情起伏变革,请简析。
【答案】
1. 律诗 偶 颈联
2. 开篇写墨客单车出行,内心孤独、心情烦闷;随着行程的推进,大漠奇景横在面前,视野开阔,墨客的心情融入个中,豁然畅达;见到侯骑得到都护的,感情由凄然转向愉快昂然欣喜。全诗感情跌宕,波澜起伏,富有传染力。
(四)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剖析,禁绝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墨客乘船来到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 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革,由蜀地到荆州,两岸的阵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C. 尾联“送”字用得妙,采取拟人手腕,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不辞劳苦、送行万里,对墨客充满依依不舍的深情。
D. 这首诗明丽流畅,写出墨客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2. 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幽美的措辞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
【答案】
1. B
2. 示例:远了望去,绵延起伏的群山随着一望无际的平原逐渐消逝,江水浩荡在广阔无垠的大荒原上流淌。
(五)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敷,绿杨阴里白沙堤。
1. 诗句中的______ 一词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
2. 请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诗。
【答案】
1. 最爱。
2. 本句利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腕,“早莺”“新燕”“争”“啄”写出了钱塘湖早春的活力与活气,描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表达作者对钱塘湖早春风光的喜好之情和喜悦心情。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①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②凝寒③?松柏有本性。
(选自统编责任教诲教科书《语文》
【注释】①一何:多么。②罹:遭受。③凝寒:寒冷。
1. 请你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2. 诗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墨客写松柏“本性”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 “亭亭”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瑟瑟”仿照砭骨的风声,两个叠词富有音乐性,突出了松柏特立不屈。
2. 亭亭(挺立),劲(刚劲),端正(直立、正派)。墨客写松柏“本性”,歌颂了松树的高洁,同时利用了象征手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喷鼻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剖析和鉴赏,禁绝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是对主人公居住环境的描写,庭院中,一棵奇异俏丽的树长得枝繁叶茂,花开得十分繁盛,充满着无限的活气和活力。
B.三、四句描写主人公瞥见树上那俏丽的花,引发对远方心上人的怀念,于是从树枝上折下一枝开得最美的花,准备送给自己昼夜思念的远人。
C.五、六句写主人公得到花后,顿时感到花喷鼻香充满了自己的襟怀和衣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人离得太远,根本无法送到他的手中。
D.全诗写主人公看到奇树时,心情愉快起来,折到花时溘然想到要送给心上人,闻到花喷鼻香时兴奋到了极点,但一想到无法投递,心情又低落下来。
2.结尾两句,墨客是说花的名贵还是不敷稀奇?请剖析诗歌结尾的内涵。
【答案】
1.D
2.是说花的名贵。这花本来没什么稀奇,只是由于别离太久,主人公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何足贵”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相思怀念的主题。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义士晚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乃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剖析,禁绝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见告我们,与神龟的龟龄、腾蛇的通灵比较,人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
B.墨客自比朽迈的骏马,纵然年迈,仍有志在千里的年夜志。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墨客强调寿命是非,并不但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
D.这是一首抒怀咏志诗,书写了墨客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同时又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2.人们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薄暮”,而本诗中哪句诗是墨客看待晚年的不雅观点?他是如何看待晚年的?
【答案】
1.A
2.墨客认为“义士晚年,壮心不已”,要有老当益壮、发奋图强的意志和奋发有为、乐不雅观向上的精神。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早晚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下边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墨客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措辞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墨客由于阔别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以是以为寓所也是偏僻安静的。
B.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墨客采菊时,未把稳、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墨客苦闷、寂寞的心境。
C. “山气早晚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气候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作者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D. 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篇的总结。“真”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解释白,却又不可言传。
2. 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答案】
1. B
2. 不能。“见”表现的不是墨客对南山的故意识不雅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见”比“望”更能表现墨客悠然、闲适的心境。
(十)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剖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是望中所见,写首都沦陷后,长安城草木茂盛、欣欣向荣的景象。
B. 颔联移情于物,以“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C. 尾联写出了墨客的苍老之态,抒产生发火者忧国、伤时、思家、悲已之情。
D. 这首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困居长安时所作,表示了杜诗写实的风格。
2. 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妙处。
【答案】
1. A
2. 战事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墨客利用夸年夜修辞,用“抵万金”突出战火之中一封报安然的家书的宝贵,生动写出了战役带来的离去之痛,表达了墨客对家人的思念。
(十一)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去世。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剖析,禁绝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利用比喻、夸年夜的修辞手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 墨客将“黑”“金”“紫”“红”等颜色融入诗中,给人以沉重感。
C. 第六句中的“声不起”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 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荡力和艺术魅力。
2.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去世”两句,表达了将士们若何的情绪?
【答案】
1. C
. 借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十二)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这是一首咏史诗。墨客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业绩的感叹,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 如果把诗歌末了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 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
1.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烦闷不平(意合即可)
2. 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措辞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落败后的屈辱(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落败的命运);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少诗味。(意合即可)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星河欲转千帆舞”描述了一幅若何的画面?
2.“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墨客若何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描述了天上的银河彷佛在迁徙改变一样平常,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提高的画面。
2.表达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邋遢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滞地吹着,把作者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清闲的生活的情绪。
(十四)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景象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喷鼻香径独徘徊。
1. 简析这首词利用比拟写法的效果。
2. 这首词抒发了墨客若何的情绪。
【答案】
1. 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比拟,突出了物是人谴责过情怀;“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两者比拟,增加了对光阴流逝的惋惜之情。(意对即可)
2. 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