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博物馆 vol.64:除了老式鼠标的滚球以外,软盘也是微机课上颇受欢迎的玩具之一。
有那么一些已经老去的产品,它们大概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每每想到却令我们充满回顾。作为极客之选(微旗子暗记 GeekChoice)怀旧栏目,《极客博物馆》希望找到这些曾经带给我们惊喜和冲动的产品,带你重拾它们迷人的特质。
光盘、U 盘、移动硬盘,都 0202 年了,你现在还会随身携带这些存储媒介么?AirDrop 的存在已经帮很多人办理了不同设备之间数据无线传输的问题,微软和谷歌也在努力的让 Windows 和 Android 设备能够更轻松传输文件。但在上世纪的 80/90 年代,网络还没有遍及,人们用什么来传输文件呢?
「多动症」小朋友的福音
在《2020 年,PS5 扔掉光驱》这篇文章中,极客之选就已经深度剖析了一波光驱对付当前用户的意义。要知道的是,现如今「攒机」的 DIYer 险些没有人会选择安装光驱,乃至很多机箱已经从设计上彻底让用户没法安装光驱了。而本期极客博物馆将回顾一款比光盘更有「资历」的产品——软盘。
你认识软盘吗?
文章开始之前,我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见过软盘吗?你们用过它吗?对我个人而言,我的人生第一台电脑是沐泽的品牌整机,CPU 是奔驰 3 866,正面除了光驱之外,还有一个软驱。由于 Windows 98 并没有即插即用的支持,以是很多外接设备须要单独安装驱动,这时候软盘就成为了驱动程序的主要载体,不过这个韶光点也已经附近软盘的生命末期了。
软盘的英文名称是 Floppy Disk,「软盘」这个中文翻译足够直接,而相对应的便是「硬盘」,硬盘的英文名称是 Hard Disk。现在一琢磨,总以为怪怪的。
软盘的发展史就不在这里过多赘述了,软盘的尺寸经历了从大到小的变革,大部分人所理解的 3.5 英寸软盘实在是在 1979 年,由索尼公司推出的,刚推出时它的容量为 875KB,而后期它的容量也达到了「惊人」的 1.44MB。
实际上,之以是叫软盘,还是由于本身它的磁盘碟片是软质的,我们看到五颜六色的塑料并非是它的本体,只是保护它的外壳。在软盘的顶部常日都是金属制的保护盖,滑开之后就能看到软盘的本体了,这个开孔有一个专用名词叫做读写窗。
它是一张薄弱的「塑料片」
软盘的正面常日会有一个标签贴纸,除了本身的品牌 logo 以外,大部分都是留白的区域,这也是为了方便用户在上面进行标注,这和很多人会在光盘背面用马克笔标注是一样的道理。而软盘的背面有一个金属轴心,软驱便是通过这个设计来让软盘进行迁徙改变,然后磁头在读写窗的部分与碟片打仗进行数据的交流。
之以是软盘须要外壳来保护是由于它本身很薄弱,软盘的实质便是涂有磁性物质的聚酯塑料薄膜圆盘,如果用手碰到了软盘,一些灰尘、污渍可能会让软驱的磁头罢工,不当的保存条件也有可能让软盘发霉,无法正常利用。由于它有磁性,以是如果它和其他一些有磁性的东西放在一起的时候,会导致消磁,也便是说它会因此而报废。我相信很多人小的时候都有把父母的银行卡或者会员卡消磁的经历,在实质上这是相同的。
犹如前文中所说,索尼在软盘领域有着很多技能积累,很多关键节点也都跟索尼有关系,不得不说一句「索大好」。极客之选淘到的两碟装的软盘来自于 TDK 品牌,如今看来它的有名度没有索尼那么高,但 TDK 在当年磁带、软盘、光盘领域是非常有名气的制造商,或许是它更多担当行业供应商的角色,也导致了品牌有名度的逐渐下滑。
有了软盘自然离不开软驱,大部分人的直觉肯定是找一台老电脑,我们确实有探求过,由于那些老台式机本身便是极客博物馆的素材。不过能正常开机的本来就不多,还有很多卖家是在其他城市,物流过程中难免会对上了年纪的「老家伙」造成一些侵害。单独购买软驱也不现实,由于软使令用的是 34 针脚的 FDD 接口,现在早就连 IDE 接口都消逝了。
于是,极客之选就把目标换成了更加大略、直接的 USB 软驱,实在 USB 软驱出身的意义很大一部分就在于此。说个题外话,IBM 这类的配件有很多,USB 数字小键盘、USB 外置光驱,大概这些产品都有潜力成为未来极客博物馆的目标。
软盘能用来做什么?
对付一张存储容量只有 1.44MB 的软盘来说,它究竟能用来做什么?除了前文中所说的一些驱动程序以外,最常用的功能该当便是设备之间的文档传输了,比如 Word 文档或者 Excel 文档。极客之选的一位小伙伴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微机课作业的载体,比如像是练习输入法的利用,这个时候打字就须要文本文档作为载体,不过很多举动步伐完善的打算机教室,也可以利用「网上邻居」。
我们来算一笔账,1.44MB 如果换算成 Byte 约即是 1509949 字节,一个汉字字符须要利用 2 个字节,也便是说一张容量为 1.44MB 的软盘,理论上可以存储 754974 个汉字。但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是要利用软盘就须要有分区文件和勾引文件,但总归 70 万个汉字该当是没有问题,相称于一本短片小说的笔墨量了。在那样一个广域网还没有遍及,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有完善的局域网的时期,软盘的存在还是故意义的。
软盘驱动器和 Windows 10 的结合,总会让人以为很违和,不过实际利用起来,这个 USB 软驱远比我想象中「好用」得多。把软盘插入软驱之后,你就会听到软驱内发出的声响,软驱、拨号上网这些古早的产品,除了数字天下的奇妙体验以外,在真实的物理天下也会提醒着你,它们并不属于这个时期。
极客之选也对软盘的写入速率进行了实测,我们将 6 个容量为 150KB 的 Word 文档拷贝进软盘。它的速率高下浮动的范围很大,最高时能到 52KB/s 旁边,低的时候还不敷 10KB/s,而且单个文件的拷贝结束之后须要等几秒钟才会进入下一个文件的传输,以是把将近 1MB 的文档拷贝进软盘,还是费了一些功夫的,不过全体体验比我预想中要好很多,这或许是我把预期值降得太低了。
被淘汰是一定
对海内市场来说,电脑进入更多普通家庭该当是在 90 年代末,更准确的说,这个标准对应的是一线城市。而那个韶光段,恰好也是可重复擦写的 CD-RW 光盘以及 U 盘开始逐渐遍及的阶段,走进大众视野。虽然 CD-RW 对光驱有一定哀求,但是 U 盘的便利性没有人会否认,直到现在它依旧是移动存储的第一选择。在我的影象里,我第一个 U 盘的存储容量是 128MB,更早期实在还有 64MB 和 32MB 的容量,但无论是从存储空间还是便利性来说,U 盘都要比软盘要好太多。
我相信很多读者都没有见过软盘,那个时候一万块钱真的不是小数目,买电脑本便是一件大事儿。就像刚才说的那样,软盘在那时已经附近生命末期,而当电脑可以用「遍及」二字来形容时,U 盘也同样完成了遍及。大概你不经意间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方形碟片,但真正理解它们的人少之又少,这或许便是科技产品被淘汰的一定命运。
本文作者:SeaGreen
本文首发于极客之选,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er。
更多阅读:
2020 年,PS5 扔掉光驱
它是史上销量最高的游戏主机,和80/90一代的影象丨极客博物馆
它曾是宿舍「撞脸」率最高的条记本,是一代人的青春丨极客博物馆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