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住一师
朝代:唐 代 ‖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译文
我无端端离开“远公”多年了,此刻长安城中清晓闻钟令我回顾起他所在的西峰佛寺来。
住一师大概还在室中煮茗读经,不觉烟炉中焚喷鼻香已尽,寒灯也逐渐晦暗。外间童子见天色微明,便打开房门,不想夜来大雪,只见一片银白,门前的松树也披满雪。
注释
住一师:僧人,一作匡一师。
无事:无端。
远公:本指东晋庐山东林寺高僧惠远(一作慧远),是净土宗的初祖,此处指住一师。
帝城:指京城长安。
钟晓:即晓钟,是唐代京城长安清晨的一大特色,每天拂晓,宫中和各佛寺的钟声一齐长鸣,声震全城。
西峰:指庐山。
炉烟:亦作“ 炉烟 ”。
赏析
首联点明诗题“忆”字。以净土宗的初祖慧远大师借指住一,既暗写其非凡,又表达了仰慕之情。为了合乎格律,墨客将晓钟加以倒装,以“钟晓”出之,此句写墨客听到京城的晓钟后,遐想起住一所居山寺的钟声,想起久别的朋友。由于寺院的晓钟对付尘世中凡夫俗子来说,既发布着宁静安详的结束,又预示着鼓噪熙攘的到来,每每最能打动人心,而觉得敏锐的墨客更能由此激起其内心的深层次体验,回顾起过往的干系人事,因此,本诗的“钟晓”意象也就能加入到对后世读者影响深远的唐诗钟声意象群落之中,成为唐代文学的一部分。尾联从”忆”字着笔,写两人在前一年的冬季,聚首青灯古寺,品茗吟诗,围炉夜话。以“炉烟”之“消尽”、“寒灯”之“晦”的物态变革来写夜色深晚,从韶光上久写畅叙未眠之状,表达两人情谊之深。结句为一奇境宕出,写两人彻夜畅叙后清晨所见之雪景——馒天皆白,雪压松枝,好一个银色天下,好一个傲写青松。这景致不仅表现环境清绝高洁,而且还富合着住一不染一尘的高洁出世形象。
此诗构思奥妙,其一表现为以东晋高僧慧远作比,其二表现为景物陪衬法利用得恰到好处,全诗除首句“别远公”外,无一措辞及住一,然而“炉烟”、“寒松”、“童子”、“雪松”及山寺晓钟声中无不有其人在。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墨客,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善于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代价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墨客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期间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附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幽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生平很不得志。去世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纸刊投稿邮箱:ahhfsk@163.com
主理:《淮风》诗刊社
支持:安徽佑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