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慨1.和子由渑池怀旧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有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去世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昔日波折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释义:
人的生平到处奔忙像什么呢?该当像飞鸿踏在雪地吧。
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
奉闲已经去世,骨灰已安顿到新造的那座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
是否还记得当年赶考时的艰辛磨难,由于路途迢遥,人困马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明晰。
【注释】:
此诗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渑(miǎn)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
“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查慎行、冯应榴以为用禅语,王文诰已驳其非,实为精警的譬喻,故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雪泥鸿爪”,“后来变为针言”。
老僧:即指奉闲。
坏壁:指奉闲僧舍。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投止奉闲。
蹇(jiǎn)驴:腿脚不机动的驴子。蹇:跛脚。
人生感慨2.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算夜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算夜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译文
白酒刚刚酿好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日长得正肥。
呼唤童仆为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着牵扯我的布衣。
一壁高歌,一壁痛饮,欲以酣醉表达宽慰之情;醉而起舞,闪闪的剑光可与落日争辉。
苦于未在更早的韶光游说万乘之君,只能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有很多像会稽愚妇轻买臣一样轻视我,但是只管轻视我,我本日也辞家西去长安。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注释
南陵:一说在东鲁,曲阜县南有陵城村落,人称南陵;一说在今安徽省南陵县。
白酒:古代酒分清酒、白酒两种。见《礼记·内则》。《太平御览》卷八四四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太祖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贤人。”
嬉笑:欢笑;戏乐。
起舞落日争光辉:指人逢喜事光彩抖擞,与日光相照映。
游说(shuì):战国时,有才之人以口辩舌战打动诸侯,获取官位,称为游说。
万乘(shèng):君主。周朝制度,天子地方千里,车万乘。后来称天子为万乘。
苦不早:意思是恨不能早些年头见到天子。
会稽愚妇轻买臣:用朱买臣典故。
买臣:即朱买臣,西汉会稽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人。
西入秦:即从南陵动身西行到长安去。秦:指唐时都城长安,春秋战国时为秦地。
蓬蒿人:草野之人,也便是没有当官的人。蓬、蒿:都是草本植物,这里借指草野民间。
人生感慨3.杜甫:江 汉(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江 汉
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江汉:该诗在湖北江陵公安一带所写,因这里处在长江和汉水之间,以是诗称“江汉”。
2.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变通的读书人,这里是墨客的自称,含有自嘲之意。是说自己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却仍旧没有摆脱贫穷的了局;也有自大的意味,指乾坤中,犹如自己一样的心忧庶民之人已经不多了。
3.“片云”两句:这句为倒装句,应是“共片云在远天,与孤月同永夜”。
4.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
5.病欲苏:病都要好了。苏:康复。
6.存:留养。老马:墨客自比。典出《韩非子·说林上》中“谙习路子”的故事:齐桓公讨伐孤竹后,返回时迷路了,他接管管仲的“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真找到了精确的路。
我流落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夙儒。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我虽已年迈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年夜志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以为病情渐有好转。自古以来养老马是由于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迈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人生感慨4.柳宗元:《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译文】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上的树重重遮住明晰望的视线,江流弯曲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注:
大荒:荒远之地。
“海天”句:愁思与海天一样茫茫无际。
飐:吹动。
薜荔:常绿藤本、蔓生植物,又称木莲。有不雅观点认为,芙蓉、薜荔比喻墨客自己以及四州刺史,惊风、密雨比喻谗人。
重遮:层层遮住。
“江流”句:一是比喻柳江的蜿蜒弯曲,二是比喻墨客百结的愁肠。
百越:即百粤,指南方少数民族及其居住的地方。
文身: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民俗。
“犹自”句:音信滞留在各自的贬所(无法传达)。
人生感慨5.程颢:《秋日偶成》(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秋日偶成
【宋代】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不雅观皆得意,四季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译文
日子闲散的时候,没有一样事情不自若从容,清晨醒来,东边的窗子早已被日头照得一片通红。
静不雅观万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人们对一年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
道理通著天地之间统统有形无形的事物,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
只要能够富贵而不骄奢淫逸,贫贱而能保持快乐,这样的男子汉便是英雄豪杰了。
注释
从容:不慌不忙。
觉:醒。
静不雅观:镇静不雅观察。
得意:安逸舒适的样子。
四季:指春、夏、秋、冬四季。
通:通达。
淫:放肆。
豪雄:英雄。
人生感慨6.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宋代】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译文
回忆当年为了建功立业驰骋万里,单枪匹马奔赴边疆防守梁州。如今防守边陲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涌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唯有曾穿过的貂裘,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胡人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任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谁能料我这生平,心始终在前哨抗敌,人却老去世在沧洲!
注释
诉衷情:词牌名。
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探求建功立业的机会。
戍(shù):守边。
梁州:治所在南郑。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关河:关塞、河流。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此处泛指汉中前哨险要的地方。梦断:梦醒。
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南宋词中多指金人。此处指金入侵者。
鬓:鬓发。秋:秋霜,比喻年迈鬓白。
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陲。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哨。
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人生感慨7.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强:勉强地,硬要。道:说。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风凉的秋日啊。意谓心口不一地顾旁边而言他。
人生感慨8.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涯。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干瘪。
【释义】:
我永劫光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闷从迢遥无边的天涯升起。碧绿的草色,飘忽环抱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张口结舌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本想尽情放肆喝个一醉方休,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以为毫无意味。我日渐瘦削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甘心为她瘦削得精神萎靡神采干瘪。
【注释】: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别号“鹊踏枝”“凤栖梧”。《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双调六十字,高下片各四仄韵。
伫倚危楼:永劫光依赖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望极:纵目了望。
黯黯:迷蒙不明,形容心情沮丧忧闷。
生天涯:从迢遥无边的天涯升起
烟光:飘忽环抱的云霭雾气。
会:理解。
阑:同“栏”。
拟把:打算。
疏狂:狂放不羁。
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衣带渐宽:指人逐渐瘦削。
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人生感慨9. 陆游:《秋兴》(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1)萧萧:稀疏的样子。
(2)三见故山秋:三次见抵家乡山中的秋色,意指还乡三年了。此用法导源于《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3)凭:依赖、扶靠。这里指依赖在高阁上的栏杆傍。
(4)迮:音zé,狭窄。这里指宋朝山河破碎,也象征着朝廷言路狭窄。
(5)遒:这里指切近亲近,将尽之意。《楚辞·九辩》 中有“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宋洪兴祖《楚辞补注》:遒:迫也,尽也。
(6)百战铁衣:这里代指身经百战的将士。唐代李白《从军行》:“百战疆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7)画角:古代乐器名。其形略似牛角,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外加彩绘,故称画角。其声哀厉高亢,古代军中一样平常在黎明和薄暮之时演奏,用来警报昏晓、整肃军容或振奋土气。
(8)朝:音zhāo,清晨、天、日。
(9)桐江:即桐庐江,在浙江桐庐县。汉代严光曾隐居此地,在桐江垂钓。
(10)占:音zhàn,据有。
(11)丹枫:叶已泛红的枫树。
(2017·江苏卷·T10-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缘故原由。(6分)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10.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光阴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乾坤迮”,国土狭窄是因国土沦丧,这是一“愁”,“病入中年”“日月遒”,“遒”,切近亲近,中年多病光阴切近亲近,这是二“愁”;“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百战”,战事不断,这是三愁,“空许国”,“空”,白白地,徒然而无措,空有报国之壮志,却无法施展,这是四愁,“画角”,一样平常在黎明和薄暮之时演奏,相称于出操和安歇的旗子暗记,发音哀厉高亢,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高亢动人振奋士气。听到五更的画角之声更添愁思。
11.以“丹枫”照料“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欲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解析】题干哀求“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这是针对诗歌的尾联和尾句设题,是·江苏卷的常考题型。首先剖析“尾联”所利用的技巧,然后结合详细内容剖析效果。“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尾联紧张是写景,“明朝”解释这是想象之景,墨客想象自己明朝在烟雨之中于桐江岸边把小船系在“枫树”上去垂钓,画面很清闲,反响了作者的欲望——隐逸。
但结合颔联和颈联可以知道,这一欲望是建立在国土沦丧、战事频年、自己壮志未酬又中年多病的根本之上,故这一欲望中就饱含无奈和苦闷之情,墨客寓情于景,借景抒怀,把一个中年多病、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的忧国忧民的墨客形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人生感慨10. 李 白:《金陵望汉江》(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敷不雅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释
派:河的支流。长江从庐江、浔阳开始分作九支。盘:盘踞。
横溃:泛滥。豁:打开。中国:中南地区。
崔嵬:山峦高耸的样子。
迅湍:飞奔而下的激流。
六帝:即六朝,指以金陵为都的六个朝代的君主,吴、东晋、宋、齐、梁、陈。
三吴:史称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合起来是说自从六朝之后,长江以东的吴地就日渐分裂,远不如从前那么兴盛了。
我君:指当朝天子唐玄宗。混:稠浊,统一。
区宇:全国的范围。
垂拱:垂衣拱手,无为而治。指天下太平的景象。
众流安:各条江河均安然,借指国泰民安,政治稳定。
任公子:《庄子·外物篇》中一个传说人物。他在长江中下贱广大的地区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只巨大的鱼,可供许多人一起享用。这里用任公子比喻有大作为和才能的人。
沧浪:据《孟子》,有隐者唱《沧浪歌》以表明隐居之志,后人用沧浪指代隐居垂钓之地。
译文
长江延绵弯曲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犹如九条巨龙盘踞。
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彭湃迅疾奔流。
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
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拱之治之后天下太平。
如今任公子已无需垂钓了,由于江海中已无巨鱼。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敷不雅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由于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2)诗中利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案】
(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伟大的景象。(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3分)
(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首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以为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落。
【解析】
(1)试题剖析:回答本题,应该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大意归纳答案。诗的前四句,第一、二句写汉江的迂回流长,支流繁多;第三、四句写汉江横贯中国、气势磅礴的景象。剖析这样写的浸染,应该结合下文,剖析此四句对表达作者情绪、突出主旨所起的浸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