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殄天物(bào tiǎn tiān wù)是一个针言,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意思是:商纣王荒淫无道,建鹿台,造酒池肉林,奢靡摧残浪费蹂躏、残害忠良、虐杀百姓。“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不知爱惜,肆意挥霍东西。
“殄”读作(tiǎn),是个会意字,从歹,从㐱。“歹”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的残骨,本义是指被剔去肉的残骨,表示尽、去世亡、灭绝的意思。由“歹”组成的字,大多与去世亡或不吉利有关,如“去世、残、歼、殡、殁、殇、殆”等。
“㐱”指稠发,本义是头发稠密而黑,也表示数量多。殄字由“歹”(去世亡、灭绝、残骨)和“㐱”(数量多)组成,也便是人的残骨多如稠密的头发,大肆屠戮至灭绝。以是“殄”是尽和灭绝的意思。
“殄”字的针言:
辱国殄民[ rǔ guó tiǎn mín ]:使国家受辱,公民遭殃。同“辱国殃民”。
诛凶殄逆[ zhū xiōng tiǎn nì ]:讨伐消灭作歹叛乱的人。
邦国殄瘁[ bāng guó tiǎn cuì ]:形容国家病困,陷于绝境。
出车殄寇[ chū chē tiǎn kòu ] :出征消灭敌寇。
而“暴”字,最早见于《说文》,本义是双手捧物在日下曝晒,后来引申出“暴虐”、 “残暴”的意思。以是“暴殄”是残害、挥霍、灭绝的意思。
“暴殄天物”与“挥霍无度”意思附近,但“挥霍无度”紧张是指滥用金钱,没有节制。而“暴殄天物”不但是挥霍、没有节制,而是挥霍、毁坏,比“挥霍无度”更严重,更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