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令是词调体式之一,指篇幅短小的词常日以五十八字以内的短词为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等。本日,诗词君要分享的十首小令词,短小精悍,温顺如水,美到了骨子里。
《花非花》
唐·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多少很多多少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半夜时分到来,天亮往后拜别。来时像春梦一样能有多少韶光?去时又好似朝云散尽没有觅处。
这首诗语意双关,富有朦胧美。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飘渺的,笔墨空灵、精髓精辟,使人咀嚼不尽。
《谐谑令·边草》
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唐朝期间,政府在边地设立都护府,管理边地事务。很多士兵驻扎在边地,边地战事不断,士兵生活悲苦。这首词是作者为了表达边塞士兵渴望回归故乡的欲望而作。
边塞的野草啊,边塞的野草!
野草枯尽时。戍边的兵士已老。山南山北雪后放睛,千里万里处处月明。明月啊,明月!
远处传来胡笳一声,令人肠断欲绝。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小雨不须归。
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笠帽,绿色的蓑衣,色彩光鲜,构思奥妙,意境幽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缺鹭,两岸红桃,光荣光鲜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表示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响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梦江南·兰烬落》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这是一首描写乘客思乡之作。全篇通过阐述一个柔柔恬美的梦境,描述了江南初夏迷人的景致,亲切温和,意蕴无尽。
全词从室内屏风上的人工画面、写到室外江南水乡真实的自然图景,由绘色(红蕉、黄梅)到绘声(吹笛、人语、夜雨潇潇),亦即从视觉到听觉,构思新奇,意境清幽,动静兼备。
《长命女》
五代·冯延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
三愿犹如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风和日丽的春天,摆起丰硕的酒宴。一杯美酒一曲歌呵,拜了又拜许三愿:一愿郎君你龟龄千岁,二愿我身体永久康健,三愿我俩犹如梁上燕呀,双双对对,幸福无边。
整首词采用妇人口吻,措辞清新明丽,语浅情深,可谓做到纯挚与丰富、夷易与文雅高度统一,深得民歌精髓,化平凡为神奇,艺术效果奇妙。
《望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上千艘船过去了,所愿望的人都没有涌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逐步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这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此词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截取倚楼顒望这一场景,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情真意切,措辞精练蕴藉而余意不尽,风格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佳构。
《生查子》
唐·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顾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这首词用清峻委婉的措辞, 生动形象而又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对情人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场面。
春山上的烟雾即将散去,淡色的天空上,星星稀疏且小。将落的月儿照在我们脸上,流着离去的泪水,天已经靠近黎明。话已经说了很多,情意却没有尽头。回过分来仍说道:记得绿罗裙,无论走到何处都要怜惜芳草。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彷佛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境界幽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还记得那次在溪边亭中嬉戏日色已暮,沉迷在幽美的景致中忘却了回家的路。尽兴往后大家乘着夜色赶紧掉转船头,却不料走错了路小船划进了藕花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
《忆王孙·春词》
宋·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销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薄暮。雨打梨花深闭门。
这是一首描述闺中少妇思念丈夫的“闺情”词。茂密青草使我想起王孙,柳畔的高楼上凭栏凝望,杜鹃啼声哀切令人神伤。眼看着又到了薄暮时分,雨打梨花深闭门。
芳草、烟柳、杜鹃、春雨、梨花诸物与所抒离恨别绪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全诗一句一层渲染,层层推进,直至末了“深闭门”打住,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感。读来令人为之心恸。
《如梦令·木叶纷纭归路》
清·纳兰性德
木叶纷纭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半浮沈,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纳兰性德随扈出巡南北,出门在外,非常思念家中的妻子,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词中描写对妻子的思念,抒发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写得天然浑成,毫无雕琢之处,却格外真切动听。
文章来源:诗词天下,版权归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不雅观点。
声明:如有侵权,造谣,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