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最隆重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亦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入选天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歌诗赋咏的形式纪念爱国主义墨客屈原,是传统端午活动的主要内容。为此特以《家国篇》《他乡篇》《故乡篇》三个篇章,刊发当代诗家《诗咏庚子端午》诗词作品,此外还选编了一辑《新诗篇》以飨读者。
端 午
马泽平
再也不会有比此刻更美好的时辰
你坐在经案前写字
灯光又亮了一些
你把个中几页丢进纸篓里
现在,它们暂时遮蔽住
剔骨之心
和你听到的汨罗河水
一样宁静
现在,月光穿透窗户
均匀地散落在你和稿纸上
——你献出身体里
洁白的浪花
你为这夜镀上了金身
屈子祭
马泽平
我相信你已经给过这人间警示
它源于探索:
纵然是一只卑微的虫子
也考试测验过从体内解放自己,
并在原来的位置
写上每一个神灵的名字。
五月的村落落
手格
桃花水母的故乡
从这里升起的玉轮
照耀十三洲府
孤独长照十三洲府
你做的那只竹篓
悄悄地躺在水里
鱼游进又游出
我在进出中囚禁
五月初五
我饥饿难耐
看着粽子撒满江面
水花哗哗的唱
白袍哗哗的唱
楚地啊家园
尘世之上
杨清茨
让清风自来,汨罗江游过来
以苇叶为骨架,五彩线为经纬
糯米盈满远远近近的影象
每一颗饱满的米粒都是昂首的《天问》、《离骚》
《诗经》是一捧聚花果
合蜜枣、花生、红豆为璧
间以喷鼻香草、菖蒲、喷鼻香包
美人皓月
煮半夏清凉
千年的一次次旅行中
端午跃过厚厚的史典
征服人类迁徙的笔墨
青艾悬于云窗霞户
这芳草之喷鼻香一贯醒着
尘世之上,一年年吊唁之音
高下求索,足印流挽泽国江畔
我写下诗的结尾:
屈子终于
裹着晨曦微露
向着太阳的方向
将自己化成了永恒之太阳
龙舟端坐水上
看山河岁月长
端午,写给屈原
马淑琴
你把五月的这一天
用一条江的出生
立于岁月的潮头之上
时空交汇成盛大的节日
吟诵千古名篇的每一个字
都绽放喷鼻香草的芬芳
你让断交
抱紧一块石头
抱紧你的悲愤
一条江的沧浪之水
都成你的颜色
绝不与污同流
你把流放的灾害之路
每一寸都当成寻思的土壤
孕出思想与辞的火花
铸成不朽篇章
填满心的孤岛
无法撼动
在诗河的源头领唱
听秭归的龙舟已经下水
千万只桨与波涛
抚着大江东去
我们的三闾大夫
回来吧
不用再去辨认回家的路
巍巍中原
都是你和诗的家园与故乡
《天问》离天的间隔
齐冬平
我从盘古逡巡的黑地皮出发
孟夏正酣寻着向南的方向
辨析亘古千年的《天问》
究竟它离天有多远间隔
这一天充满了思念那么迢遥
汨罗江依旧彭湃澎湃
五月却是这样的开始
千年以前数上五个日子
入夜天亮
瘦高身躯的士大夫
究竟在哪个时辰
从那些豪门里崇高者的
视线中彻底消逝
《怀沙》却深深的烙印在
众人的DNA
《离骚》是一部自传
黑夜青铜灯下一气呵成
《天问》徘徊了良久
墨客在黑夜里踱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
交往来交往去寻着天梯
伟岸俊美的士大夫
思维敏捷那样清晰
眺望着千年历史
拨弄着千年思绪
梦回昆仑山方门
寻着风来的方向
黑夜里把心胸打开
也打开一部远古历史
唤醒沉睡的先贤们
来吧咱们饮茶唠扯
哪片天哪个贤明
才是古帝子孙的真正归属
薄暮的闪电
劈开历史的缝隙
缝隙里挤进后人
历代名家的眼神
一部东方巨龙的
上古史翩然起舞
跳动着鲜活的中华印记
一曲《天问》奏响
轰鸣过千年的旷野
江河欢唱青草依依
求索是进取遗民们
舞动起龙舟
向着远方向着这位
墨客魂魄的方向
一桨一桨
万年不止
世代不息
有一条江叫汨罗
墨客拥抱先贤的地方
有一个节日叫端阳
后人怀念屈平君的时候
《天问》离天的间隔
只有一个男人的身躯
和高下求索
以民为本的精神
灯笼:端午
马占祥
沿着你的名字出走我至今未走出
故乡六月的竹篱从河边照到
家门口——一轮圆月是谁提着灯笼在走
十万条道路通向故乡
灯笼里烧着我几辈子的旧骨头
组稿:何云春、江岚、李方舟
审稿:王改正、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