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鸟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苏州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朝墨客张继的这首诗,熟习而且喜好。这次苏州之行要去寒山寺,很是期待。
清人有诗曰:“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用来描述这首《枫桥夜泊》诗再得当不过了。据史料记载。张继是天宝年间的进士,官至盐铁判官。他中进士后的第三年,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奔蜀,长安城里的达官显贵,文人骚客也纷纭南迁逃往江南富庶之地。张继便是在逃难之际,流亡他乡的旅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说不清是张继的诗造诣了寒山寺,还是寒山寺造诣了张继。寒山寺既不是哪个宗派的祖庭道场,也没有供奉什么舍利,更不会武功。它就这样由于一首诗享誉中外,成为中国十大名寺之一。
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時期(502一519年),寺院最初叫妙利普明塔院。在唐贞不雅观年间,诗僧寒山到寺院任方丈,寒山寺因他而得名。此后唐玄宗年间,著名禅师希迁在此创建佛塔和寺院提名“寒山寺”。
而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寒山寺一夜间声名鹊起。
进入寒山寺的外大门,正面欢迎我们的便是这面上书“和合祖庭”的玄黄色屏壁。
听说当年诗僧寒山隐居在浙江晒台山寒岩,忍受饥寒,好心的当地国清寺的和尚拾得,常常送饭莱给寒山。两人相识,情同手足。
寒山和拾得在文学和佛学上都有很高的成绩。“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一著名的段子就出自二人的对话录。故意思。
寒山、拾得被雍正天子分封为“和圣”和“合圣”。在民间,和合二仙常日指家庭美满,恩爱无间,因此每年来寒山寺求分缘、求家和的人们相继而来。
到寒山寺打卡了。
这是寒山寺的内山门。
山门旁边各有一尊龙背石碑,很少见,一样平常是龟背。而且龙背石碑雕刻精美细致,已被玻璃护罩,不知有何典故。导游没有先容,资料上也没记载。只是看着十分宝贵。
进门后,这条心愿长廊没计很是风雅。是当代建制的,悬挂着喷鼻香客们衷心的祝願。
藏经阁楼上的金顶,据导游先容是纯金的。
屋顶上的西天取经雕像和藏经阁还是比较应景的。
普明福院
寺内绿树成荫,流溪淙淙,金魚生动,静中灵动。
好一座宁静优雅的千年古寺。先后经历了1500多年的风雨沧桑,虽然几经失火,但至今仍无缺地保留着清代建筑,有些乃至保留了唐代建寺時的建筑风格。黄墙碧瓦朱栏,庄严宏伟,殿宇精细,雕栏玉砌,亭廊巧置,各种装置古色古喷鼻香,让人感发思古之幽情。
赵朴初题写的“寒山寺碑廊”。
在碑廊中陈设着历代名人:岳飞、唐伯虎、董其昌、康有为等人的诗碑。
后世的文人墨客们,只要来到苏州,必须要到寒山寺留下墨迹。据《寒山寺志》记载,寺内的第一块诗碑是宋仁宗時期的宰相王硅所立。
可惜的是因時间关系,我没有将这些名人的诗碑逐一找到。只找到了罩在玻璃罩下的俞樾的诗碑。
寒山寺内最能干的一块石碑是清代学者书法家俞樾所题的诗碑了,该诗碑已成为寒山寺一景。由于有玻璃罩着反光,只有拍成这样了。
这张是从资料上拍下来的。
寒山寺在古代便是文人墨客的打卡圣地,自从有了《枫桥夜泊》这首千古绝句,寒山寺就盛名远扬了。连宋代大墨客陆游也写了“七年不到寒山寺,客枕依然半夜钟,风月何须轻感概。巴山此去尚千重”的诗句。
回来后我也写了一幅《枫桥夜泊》诗作。虽然不能和大家比较,自觉和没有去过寒山寺時写的比较,有了一点点灵气。由于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还有一件遗憾的亊便是,到了寒山寺没有听到钟声。寒山寺的钟被誉为。“天下第一佛钟”。钟在空门中是断烦恼,长聪慧,增福寿的法器。寒山寺的钟声也因张继的诗而有名,钟声可以传到客船,而我们到了寒山寺却没有听到钟声,遗憾了!
佛经里说:“闻钟声,烦恼轻,聪慧长,菩提增”。
如有机会再次到苏州,我一定再去一次寒山寺。负责看名人诗碑,仔细听钟声。
中国的十大名寺记录在此,没去过的,一定要尽力补上。
1、白马寺 2、灵隐寺
3、少林寺 4、寒山寺
5、隆兴寺 6、清净寺
7、相国寺 8、卧佛寺
9、扎什伦布寺
10、塔尔寺
十大名寺去过了半数,还有半数要去哟。
编辑:乐在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