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个俏丽的地方,人杰地灵,山净水秀,物华天宝。
李白从这里开始了他的人活门程,他第一次离开家乡,去探索生命的未知,对前方充满了迷惑,对家乡充满了不舍,半是喜悦,半是留恋。
他夜晚乘船走水路,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于是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

峨眉山月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年轻的李白初次离家写下大年夜唐最凄美的诗连用五个地名表达不舍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留恋家乡山水的诗。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风雅,不着痕迹,墨客依次经由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季候是在秋日。
天高气爽,月色俏丽,月只“半轮”,使人遐想到青山吐月的幽好意境。
次句描写的是玉轮的影子倒映在了平羌江上,随着平羌江水而流动,恰好表明了墨客此行是乘船出行。
这里的“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解释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履历见告我们,定位不雅观水中月影,听凭江水若何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玉轮走,我也走”,只有不雅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以是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第三句“夜发清溪向三峡”开始有了人的描写,解释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初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依依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这首诗构思奥妙,技法高超,充分显示了李白的真切影象,全诗只有四句,却连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风雅,意境豁亮清明秀美,为李白随处颂扬的名篇之一。

​明代王世懋曾在《艺圃撷馀》中评论此诗:“如太白《峨眉山月歌》,四句入地名者五,然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
”对家乡的眷恋让李白写出了这样的诗,离家远去,纵然是诗仙也是不舍,怎奈为了心中的空想和追求,不得不选择离开。
国庆节到了,你是已经回到家中,还是匆匆赶在归家的路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