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歌当中满是盛唐报国的豪情。
王昌龄也和高适、岑参这些人一起成为了盛唐边塞墨客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榜样。

​王昌龄还有一首诗非常出名,那便是《芙蓉楼送辛渐》。
当中一句著名的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流传后世上千年。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是什么玉壶又该若何理解

按照一样平常诗词解读的翻译,末了两句的意思便是,到了洛阳,如果亲友们问起我来,就请你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一样平常的送别诗都是表达不舍之情。
为什么王昌龄在送别朋友的时候就溘然写出这样的诗句来?727年,王昌龄进士及第,官授秘书省校书郎。
734年又通过了朝廷的考试,连续升任汜水县(今河南荥阳西北)尉。

​但是接下来,王昌龄就一贯遭遇被贬。
先是被贬岭南,然后742年调任江宁县丞。
后来又直接去了夜郎,以至于连李白都同情他的遭遇,写出了著名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芙蓉楼送辛渐》就写于公元742年旁边,王昌龄从岭南来到江苏南京担当县丞。
由于他的人生非常的坎坷,屡次遭遇被贬,以是亲友们都非常担心他。
至于他为什么屡次被贬?根据《旧唐书》的记载说是生活上落拓不羁。
显然是被一些人捉住了小辫子,以至于小事情成了大事情,让他屡次遭遇坎坷。

​面对亲友们担心的现状,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的时候,安慰亲友大家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他所表达的意思便是,纵然遭遇诋毁诋毁,但是自己光明磊落,胸襟开阔,正如玉壶之冰一样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绝不会为世俗之点而改变,也不会像无端的谗言而屈从。

“冰心”,指的是王昌龄此时纯洁的内心,如光洁的冰块一样平常,光明磊落,胸襟开阔。

玉壶并非指的是用玉做的容器,实在是玄门观点妙真玄门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比喻人的纯洁明净的情操。

用玉壶的冰来比喻人的高洁品质,很早在诗歌当中就已经涌现了。

​南朝刘宋时著名墨客鲍照的诗:“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代白头吟》)玉取其刚毅润洁,冰取其清莹澄澈,壶则取其虚中能受。

骆宾王在送别李峤的诗中就写道:“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别李峤得“胜”字》)王维也以“清如玉壶冰”为题作过诗。

不过这所有的作品都比不上王昌龄的这一句流传甚广。

​一方面是由于王昌龄作为一个落拓不羁兄弟开阔的墨客,写出这样的诗句实在是最能够匹配他的品质。

其余一方面从艺术的表达上来讲,王昌龄的这句诗歌更为蕴藉,比起一样平常的说理、直白的表达更加富有诗歌的韵味。

由于他不只写出了自己品行的高洁,而且还表达了对亲友的一片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