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醒来,在稠浓的夜色里,雨敲打着窗沿,嘀嗒、嘀嗒……连续三天的雨,让暑气尽消,虽不是“红藕喷鼻香残玉簟秋”的时令,竹席却也凉得刺骨,不由想起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心便忽悠一下,到了那片荷塘。

那是《红楼梦》第四十回的一个情节。
那日,大不雅观园里众人来到荇叶渚乘船游湖。
宝玉见满池枯叶残荷随风摇摆,便担心林妹妹触景生情。
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黛玉道:“我最不喜好李义山的诗,只喜好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宝玉道:“果真好句,往后咱们别叫拔去了。
”宝玉未必真懂林妹妹为何只喜好这一句,想必那支离的茎、擎着几张破败的叶,再有秋雨敲打,真是凄清、萧瑟得很,颇符合林妹妹仰人鼻息的心境,而宝玉这样的富贵闲人哪能体会得了。
只是拔也是为她,留还是为她,林妹妹说好,那固然是好的。
这般的迁就与纵容,让民气动。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唐代墨客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只是在林妹妹嘴里,“枯荷”成了“残荷”,想来曹雪芹笔下那些鲜活灵动的女子,命运都似花儿凋残了,却是绝不能枯的。
枯便是“形销骨立”,还不如“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喷鼻香断时,自有林妹妹锦囊收艳骨、净土掩风骚。

李商隐身处晚唐,在深秋天色阴沉、枯荷残败、秋雨萧瑟中,不免有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凄清衰飒之感。
欣逢盛世,“残荷听雨”却被画家授予新的意蕴。
看过这样一幅国画,那残荷不是支离的,也不是萧瑟的,而是满当当的一池,残荷、莲蓬在灰暗的绿中呈现出金黄,一池黄灿灿。
荷花、荷叶固然凋零,而那肥白的莲藕却将脱淤泥而出。

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为何在红楼梦里成了留得残荷听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