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声律启蒙》因此吟诵的办法让孩子感想熏染“韵”的魅力,那么《诗词格律》(浙江公民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开篇的第一句话,则直截了当地提出“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通过这本书,王力先为读者先容了诗词格律的一些基本观点,而后,就诗律、词律、诗律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进行了讲解,接着,又对一些详细问题,比如平仄、押韵和对仗等进行了答疑。当代汉语的音韵与古代汉语的音韵存在一定的音异。因此,王力师长西席又对诗韵里的“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的字词进行重点列举。末了,作者还列举了一些古代常见的词谱,特殊是宋代之前涌现的词,以供读者参考。
虽然诗词格律有规律可循,但是如果只是生硬地套用规律来理解古代诗词,不仅呆板,而且有相称的难度。王力在编写过程中,显然考虑到了与读者的互动沟通。例如在讲音韵时,特意标出了字的读音,以期读者知晓什么是押韵。
众所周知,汉语是有音调的,也便是四声。但古代的四声与现在有所不同。相对而言,我们现在读的第一声,即是古代的平声,其他的三个音调,我们都可以看作古代的去声。当然,这种规律不能严格认定,也便是一个古代腔调的大致观点。由四声,王力引出了平仄的观点。平仄在诗词中的交替涌现,形成了诵读当中的抑扬抑扬,也便是所谓的调。诗词中的对仗或者对偶,造诣了本日的对联。遥想当年学堂传出的琅琅读书声,无疑是一场又一场的音律盛宴。
如若谈到诗的种类,我们参考《唐诗三百首》,可以把诗分为古诗、律诗和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律诗要押韵,还要分平仄。这个中有规律可循,但也有不少讲究,或者说是忌讳,比如孤平。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有的词牌来自于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有的是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如《忆秦娥》;还有的本来便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咏的是捕鱼。词分单调和双调。双调分为前后两阙,两阙的字数要基本相等,平仄相同。词谱呢,便是每一词牌的格式,可以依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来填词。像李白、辛弃疾都写过《菩萨蛮》,白居易和刘禹锡都写过《忆江南》。找来比拟着读读,可以品读出不同的韵味。
诗词格律,看似呆板,个中却暗藏精妙的艺术享受。正如王力师长西席所说:“我们说一首词好,一方面要看它的思想内容,一方面要看它的艺术技巧。”古诗词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宝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还是一门吟诵的艺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鉴赏、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