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七夕又如约而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找到那个可以与你共度佳节的人?在这里,
实在,七夕本来是一个祈福许愿,乞求巧艺的节日。
但由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实在太过动人,于是七夕便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在当代,大家已经纷纭默认七夕是"中国情人节"。也正因如此,许多看重形式的人就会特意挑在七夕这一天表白,最常见的内容便是各种诗词作品了。
然而,很多诗词歌赋的原意和现在人们所要表达的情绪并不相同。
(一)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出自《越人歌》,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了《楚辞》的艺术源头。许多朋友在单相思的时候都特殊偏爱这一句"心悦君兮君不知",也有不少人用这句话主动出击向暗恋的人表白。
然而,这首歌却是一首歌颂贵族和劳动者之间情意的民歌。它讲的确实是单恋,但却是表达舟子对楚王子的爱慕之情,并不完备是爱情,个中也包含了一种平民对贵族的敬意。
而且,故事的两位主角,都是男人。
(二)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出自唐代墨客王维的《相思》。这句诗常被情侣用于互诉思念之情,诗中提到的"红豆"也因此变成了爱情的信物。
但是,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这首诗还有更早的一个版本,它的名字叫《江上赠李龟年》。
也便是说,这实在是王维写给好友李龟年的一首诗,是怀念朋侪之作,并不是在讲述男女之情。听说,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李龟年流落江南就曾演唱此诗,引得满座泫然泪下。
(三)
"去世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出自《诗经·邶风·击鼓》。单独看这两句诗的话,看起来确实像是动人的情话,仿佛在诉在说情侣之间忠贞不渝,至去世不灭的爱情。它也常常被人们用于想与对方长相厮守的时候。
事实上,《邶风·击鼓》是一篇范例的战役诗,是一位思乡却不能归的士兵所唱的歌曲。它的原意是战友之间同生共去世的感情,歌颂的是沙场上的同袍之情而不是爱情。
(四)
"愿得一民气,白首不相离"
出自汉代才女卓文君的《白头吟》。无论是在表白的场合还是求和好的场合,涌现率都很高的诗句,
这首诗的背景故事是这样的。卓文君十七岁便守寡,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夺得美人心,两人一见钟情,随后私奔。
卓文君为了司马相如放弃了统统,但司马相如却在奇迹略有小成后就动起了纳妾的心思。主体思想并不是卓文君想和司马相如白头偕老,而是在贬责他喜新厌旧、中途相弃的行为。
(五)
"东风十里不如你"
出自冯唐的诗作《春》,但这句诗实在化用了唐代墨客杜牧《赠别》中的"东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现在已经衍变为恋人之间称颂对方的情话。
用这句诗夸一个女生温顺之前可要确保她没有读过杜牧的原诗,由于这首《赠别》,实在是杜牧右迁,即将离开扬州奔赴长安之时,为一位相好的歌妓所作。所谓的"东风十里",说的便是古时的风月之地。
(六)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出自唐代墨客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领略过沧海的辽阔,就以为别处的水相形见绌;见过巫山的云朵,就以为其他的云黯然失落色。很多人现在都用这两句诗来表达自己对恋人的忠实,暗示自己已经认定了对方,非他不可。
元稹的《离思五首》,皆是为了吊唁亡妻韦丛而作。韦丛下嫁元稹后颇受穷苦之苦,但她却毫无半分怨言,与元稹加倍恩爱。
然而,仅七年后韦丛便染病去世,享年二十七岁。这首诗抒发了元稹对韦丛刻骨铭心的思念。后半句"取次花丛
不过,写是这么写,元稹本人并没有停下探求新欢的脚步,不然"风骚才子"的称号也不会流传至今了。
(七)
"卿须怜我我怜卿"
出自明代女墨客冯小青的《怨》。虽然这句诗现在多被用于情侣之间互诉爱慕你侬我侬的场合,但光看诗的名字,大家就该当猜到这句话实在没那么大略了。
冯小青是个命苦的女子,嫁与杭州阔绰的冯公子后随了夫姓。只管冯小青只是位小妾,但还是遭到了正房夫人的妒忌,只能徙居孤山。有亲戚曾劝过冯小青再醮,但她却不从。
久而久之,得不到夫君宠爱的她积怨成疾,看了画师给她画的画像后便去世了,享年十八岁。这首诗就作于冯小青临去世前,"卿须怜我我怜卿"也寄托了她对来世幸福的渴望。
虽然很多诗词流传到现在早已被授予了全新的意义,但
生活中并不是只有爱情这一种情绪,也有交情、亲情以及其他很多繁芜的情绪。这些情绪本便是不同的,把现在的人却彷佛能把任何情绪都一概而论成爱情。
一首诗歌本身歌颂的并非爱情,我们却要给它强行扣上一个爱情的帽子,这或许也是文化缺失落的一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