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要说的文坛少年英雄则是白居易,当年他写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的时候16岁,这是诗王的成名作,也是他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一;末了一位是王维,写下《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经典名句“独在异域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时,王维17岁。
本日
《牧童诗》
北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落,
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写这首诗时,黄庭坚的父亲黄庶正和几个好友在家中谈诗论赋,黄庭坚好奇地围不雅观,席中有人故意逗黄庶,说早听说他儿子少年有才,不如让他作一首给大家助兴,于是7岁的黄庭坚便当场吟出了这首诗。诗的大意是:牧童骑着牛远远地走来,他缓缓地经由前村落,微风垂垂,从田垄间吹来阵阵笛声。长安城里多少追名逐利之人,生平机关算尽,却也不如你这般清闲快乐。
诗的一、二两句写景,仅用14个字,就将牧童、牛、村落落、笛声完美结合,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普通牧童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他骑着牛吹着笛子,看似难登大雅,却洒脱而快意,彷佛人间的各类是非都和他全然没有关。
诗的三、四两句小墨客借题发挥,墨客将自己抽离成一个察看犹豫者,看到牧童吹笛的场景,发出了这两句的感慨。与牧童的宁静不争比较,那些“长安名利客”无论是在官场还是生活里,都勾心斗角,机关算计,想占尽天下好处,却究竟没得到真正的安宁和快乐。
小小年纪的黄庭坚能通过这样的比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追求,令人惊叹。而他的胆量也令人称奇,要知道父亲黄庶也是一位朝中官员,在场多位叔伯不少或许便是他口中的“长安名利客”,不知道听完他的诗会作何感想?对此诗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