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面对艰难辛弃疾如是说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

江晚正愁予

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

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

我昂首眺望西北的长安

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

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赍恨绪

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淳熙初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常常巡回往来来往于湖南、江西等地。
此词当是作于辛弃疾自赣州沿清江(赣江)回南昌的途中,在万安县的造口,俯瞰昼夜奔驰的滔滔江水,想到四十多年前,金兵南侵,南宋朝廷差点被金兵灭掉,隆佑太后正是在造口凭借天险逃出生天,南宋王朝才得以连续存在,正是有感于斯时斯地,才写下了这首经典的词作。
由于从赣州沿江而下,以是起首就提及

了赣州的名胜“郁孤台”,这处名胜是由于其阵势孤高奇绝,以是常常被人登高远眺,个中最著名的便是唐虔州刺史李勉,曾在此北望长安,怀乡思国。
作者当是刚从赣州离开,以是对赣州城的掌故影象尤新,由此才有了后面望长安一句,实在也是借掌故来抒怀。

我们看词句本身,“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当是由造口想起了四十余年前的逃难百姓,当然还有曾经离乡背井的离人和当时西逃的南宋朝廷,这期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战乱悲歌,一江净水也不知道是多少人的眼泪,次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正是照料了郁孤台李勉故事,但同时也是作者北望汴京,念及神州陆沉,而朝廷却耽于逸乐,不思收复中原,心中忧愤无处抒发!
可怜无数山,既是实指地理上的关山远隔,也是指收复中原的困难重重,无力无奈。


但紧接着作者实在很快就释然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虽然有关山远隔,但一江净水究竟还是会东流到海,天下上的事情便是这样的,虽然总会有各种阻碍困难,但大势潮流依然会滚滚向前,统统的困难和阻碍都会被战胜被超越的,对收复中原的出息,辛弃疾是充满信心的。

但面对当前的各种困难阻碍,依然还是会有些无奈困惑,“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面前是暮色苍茫,身边是清江和重重深山,封闭阴郁的环境更加深了作者心头的烦闷,今人常说的“出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可不便是此时辛弃疾的心态写照。
山深闻鹧鸪,鹧鸪的叫声“哥哥行不得”实在作者隐晦的通过鹧鸪的叫声,表明了自己收复中原壮志难酬的现实,实在是相称的无奈的,因此,在几年后,辛弃疾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乡居生涯,阔别朝政,自我流放。


这首词充分表现了辛弃疾的爱国情深,本是一首常用来写儿女情态的小令,让他写得境界高远,沉郁抑扬,成为极其经典的千古名篇。
个中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更是被人常常引用,千古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