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他的作品,后人颇有些争议。
贬低者如明朝杨慎:”唐诗至许浑,浅陋极矣,而俗喜传之“。
又如清朝王夫之:“许浑.......终得恶诗之誉”。

赞誉者如明朝胡应麟云:“俊爽若牧之,藻绮若庭筠,精湛若义山,整密若丁卯,皆晚唐铮铮者。

许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后人评价许浑,常说的丁卯体又是什么意思呢?

一、许浑平生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寓居润州(今江苏丹阳),是中晚唐期间的墨客。

不雅观唐习律68|什么是丁卯句法许浑很奇怪作诗只作格律诗

许浑的六世祖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许圉师。
提及这个宰相可能很多人印象并不深,但是这个许大宰相有一个半子无人不知、天下有名,这个半子便是诗仙李白。

许浑和李白有点亲戚关系,和杜甫也有些瓜葛,由于许浑作诗总是带有水,因此有好事者说:许浑千首湿,杜甫生平愁。

许浑在唐文宗太和六年(832)进士及第,三年后发生了著名的甘露之变,唐文宗被宦官软禁,当权的宰相权臣们被屠戮殆尽。
国家政事从此由宦官专权,朝中宰相成了摆设。

开成元年,许浑受岭南节度使卢钧(778年-864年)约请,赴南海为幕府,后来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去职。

唐文宗、唐武宗去世后,他们的叔叔唐宣宗登基,大中年间先后担当过监察御史、润州司马,转睦、郢二州刺史。

晚年时,许浑回到润州丁卯桥村落舍闲居,自编诗集,叫做《丁卯集》。
因此许浑又被称为许丁卯,他用分外句法作的律诗,被称为丁卯体。

二、丁卯体

丁卯体因许浑而得名,许浑又被称呼许丁卯,实在丁卯体便是许浑体,只不过古人不称呼名,而称呼字或者号表示尊敬。

丁卯体也没有什么特殊,便是将中间某一联的出句和对句两句的第五字平仄互换。
详细一点阐明,便是上联用半拗体,下联对句救拗。

原句式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丁卯体为:中仄仄平仄,中平平仄平。

例如《孤雁》的颔联:

昔年双颉颃,池上霭春晖。
霄汉力犹怯,稻粱心已违。
芦洲寒独宿,榆塞夜孤飞。
不及营巢燕,西风相伴归。

颔联:霄汉【力】犹怯,稻粱【心】已违。
中仄【仄】平仄,中平【平】仄平。

《早秋》的颈联: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颈联: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句式为:中仄【仄】平仄,中平【平】仄平。

《咸阳城东楼》的颔联: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句式为:中平中仄【仄】平仄,中仄中平【平】仄平。

唐人诗中的半拗体,属于可救可不救的句式。
救拗的办法对句第三字(七言第5字)平声,救出句第三字(七言第5字)的仄声,即丁卯体。

丁卯体当然不是许浑的专利,在唐律中很常见,可能许浑用得太多吧,把这种办法用他来命名。

例如诗圣杜甫就有诗《巳上人茅斋》,在颔联和尾联两用”丁卯体“: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
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

颔联用留救入,尾联用支救许。

三、许浑千首湿

古人如果作诗的时候,某一种手腕用得太多,每每被人揶揄。
例如骆宾王作诗用数目字太多,被称为算博士。
杨炯喜好用太多的古人姓名,于是被称为点鬼薄。

许浑还有个名号,叫做:许浑千首湿。
意思是他的诗中,关于水的成分太多了。
南宋无名氏《桐江诗话》中说:

许浑集中佳句甚多,然多用‘水’字,故国初人士云‘许浑千首湿’是也。

他的很多名作中,都有这个特点,例如上面举例的《咸阳城东楼》中: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故国东来渭水流。

又如《春日思旧游寄南徐从事刘三复》:

风暖曲江花半开,忽思京口共衔杯。
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
怀玉尚悲迷楚塞,捧金犹羡乐燕台。
蓟门高处极归思,陇雁北飞双燕回。

又如《金陵怀古》: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四、许浑诗毁誉参半

没有哪个墨客不被褒贬的,许浑在晚唐墨客中影响颇大,自然也毁誉参半。
南宋陆游《跋许用晦<丁卯集>》中评价许浑说:

许用晦在大中往后亦可为精品。
自是而后,唐之诗益衰矣,悲夫!

元朝《唐才子传》中说:

浑乐林泉,亦年夜方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
故其格调豪丽,犹强弩初张,牙浅弦急,俱无留神耳。
至今慕者极多,家家自谓得骊龙之照夜也。

可见当时许浑的粉丝很多,特殊是陆游说,许浑往后唐诗逐渐衰落,这是对付墨客极高的评价。

明朝诟病许浑的人不少,例如李东阳《麓堂诗话》评价说:

人但知律诗起结之难,而不知转语之难,第五、第七句尤宜著力。
如许浑诗,前联是景,后联又说,殊乏意致耳!

大意是,律诗的颈联要有变革,许浑的颔联写景,颈联还写景,难免不免短缺意致。
我们看一看上面的《咸阳城东楼》、《金陵怀古》等诗,的确有这个问题。
一样平常来说,中间有一联写景,另一联主抒怀。
不过许浑这两首诗,前三联主写景,末了一联抒怀,未尝不是另一章法。

杨慎《升庵诗话》说:唐诗至许浑,浅陋极矣。
而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则说:丁卯诗,浅陋诚有之,时俊语亦自不减,在晚唐较铮铮。

结束语

许浑诗颇受唐宋人喜好,流传甚广。
但是由于传抄的问题,到了北宋就和他人的作品殽杂难分。
贺铸曾经寻访二十年,收录了四百多首许浑的诗,却创造有不少作品已经涌如今赵嘏的文集中。

许浑最令人惊异的是,传世作品中没有古体,都是近体,这在他这种体量的墨客中极为罕见。
缘故原由不得而知。

结束时,老街依照老例作诗一首为本日作业, 七律《滕王阁怀古》:

滕王阁上思悠悠,秋水长天客满楼。
童子何知聊作赋,阎公叹服喜转头。

燕来燕去人何在,云卷云飞江自流。
唯有文章耀千古,星移物转伴行舟。

@老街味道

不雅观唐习律67|杜牧早雁,咏物映射现实,是标准的墨客表达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