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笔者带来了自己写的三幅古诗词行草书法作品,分别是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词、唐代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词和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七言诗,仅供师友们欣赏,同时笔者还想谈谈自己30年来书法创作之路的感悟,如有欠妥,请批评示正。

行书作品之一:

[ 元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等三幅古诗词书法作品不雅赏及书法创作之路感悟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冯彬藏墨

行书作品:[ 元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作者:冯彬藏墨

首先,谈谈自己学书法的起因和临帖过程

要说我开始学书法还得从18岁提及,那时刚参军从军到部队,大家都知道部队除了军事演习还特殊看重理论学习,提高战士的文化水平也是连队辅导员紧张事情之一,由于自己在学生时期就能写得一手好字,自然而然就成了连队的文书,文书事情便是做笔墨事情,从那时起我与书法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开始练帖是从唐楷入手,逐步就开始练王羲之的行书,练得最多的便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有些师友见过我在此平台发的《兰亭序》临帖,近年来也练过孙过庭、张旭、怀素的行草书,虽然自我觉得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对自己的创作从来没有满意过,有待于日后的不断磨炼与提升。
紧张缘故原由是不稳定,作品与作品之间的风格落差很大,虽然同是我作,但时好时坏,尤如判若二人。
这解释我的书法还没有定型,但是我对自己书法的发展方向始终明确,虽然在摸索阶段也有困惑、迷惘,但总的觉得水平日臻完善。

行书作品之二:

[ 唐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作者:冯彬藏墨

行书作品:[ 唐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作者:冯彬藏墨

其次,谈谈自己为什么喜好书法

我开始练书法是没有任何目的的,这是真话,便是喜好它,对它情有独钟,我喜好阔别鼓噪,喜好安静的环境,在部队每逢周六、日或其他节日,战友之间喜好找老乡饮酒,吹牛、打牌,而我就喜好练羊毫字,喜好闻着墨喷鼻香的觉得,记得当时每月只有10元的津贴费,买不起墨汁和宣纸就用羊毫添水在寝室里的水泥地板上写。

回随处所参加事情后,单位同事也创造自己的书法有模有样的,至于ー欠妥心取得了一点成绩,纯属有时。
后来也偶尔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书法比赛,得到了一些奖项后,更是对书法爱不释手。
尤其是梁启超师长西席在《书法辅导》中说的一句话:

书法是最幽美最便利的娱乐工具,其情由有:1、可以独乐;2、不择时,不择地;3、费钱不多;4、费韶光不多;5、费精神不多;6、成功随意马虎而有比较;7、收摄身心。

深受启示,更增长我生平以书法为缘的决心。

行书作品之三:

[ 唐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落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冯彬藏墨

行书作品:[ 唐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作者:冯彬藏墨

末了,谈谈对书法工具和材料的选择

师友们都记得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在书法的投入上从来都是大手大脚的,总以为自己技不如人,想在笔、墨、纸上填补技能上的毛病,以是我在用笔、用纸、用墨方面购买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书写工具,也摧残浪费蹂躏了很多钱。

经由长期的试用和摸索,认为自己目前为止最适宜用中、小号的长锋兼毫笔,这种笔软硬适宜,适宜写行草书,由于行草书是我的最爱,在用纸上我喜好用稍厚的半生半熟宣纸,这种纸用了十几年,习气了就不轻易换。
用墨上我喜好用胶性不重的墨汁,胶性太重会运笔不畅,到了冬天还会变浓,墨色黑亮,有光泽的墨汁也是我的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