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的朝夕相处,同窗共读,我们是最好的伙伴和朋友。
如今,我们就要各奔东西,眼中的泪却怎么也止不住。

当我们拿着行李,再不看宿舍一眼,转身拜别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此时,才明白,有些路啊,究竟是要一个人走。

嫡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喜见外弟又言别》

四首诗词有些路啊究竟是要一小我走

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终年夜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嫡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唐王朝从安史之乱后,从壮大走向了衰落。

这个中,多少家庭离散,多少亲人失落联。
十年的离乱后,李益有时遇见了表弟,一朝相逢,幼年的表弟,如今已终年夜成人。

别后的沧海桑田,一贯说到夕阳西下。

来日诰日,我们又要各自踏上征途,我们之间又要隔着多少秋山呢?

年少时的战乱,致使两人分离,终年夜不同的生活轨迹,使两人又不得不分离。

人生的路,有许多事,我们无法掌控,原来相交那么好的两个人,末了,也可能会渐行渐远,亲密不再。

只愿我的朋友,前路平坦,风景独美。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这一天,温庭筠起了个大早,他要及早路。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乘客们在套马,准备驾车。

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墨客上路了,霜面上留下了墨客的足迹。

此时,温庭筠已经48岁了,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早早起程,远赴他地。
此时,思乡之情犹为强烈。

没有亲人相随,没有石友同行。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的桥要自己修,有的路要自己走,挺过来了内心会变得更加倔强年夜胆。

百年前那个的孤独的背影,让众人记住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个名句,记住了那一场一个人的旅程。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送杨氏女》

唐代: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韦应物从前丧妻,留下两女相依为命。
昔时夜女儿出嫁之时,韦应物写下这首诗,送其出行,万千打发;怜其无恃,反复诫训。

在诗中,韦应物叮嘱女儿,要孝顺公婆,屈服妇道,守规矩……情真语挚,泪满诗行,愁惨凄恻,朴实无华,骨肉之情,跃然纸上。

看着大女儿出嫁,想到小女儿往后也要离开自己。
墨客悲从中来。

但他知道,女大当嫁,这是人伦理常。
自己作为父亲,终要接管子女的离开。
而作为子女,也要习气,陪伴自己几十年的父母,一朝拜别。

人总要学着终年夜,有些路,我们究竟要学会一个人走,不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是一样。

有人说,人这一辈子,都是在不断寻觅,寻一人相伴,觅一处安身。
大概,下一个路口,还是空站;大概,下一个路口,也有人在等待;大概,已经有人在和你并肩作战。

我们无法掌控人生的离去,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
相聚时,我们把酒言欢,不负光阴。
离去时,我们祝福朋侪,前路平坦,一世顺遂。

如此,甚好。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尘凡。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离去三年后,苏轼与朋侪钱穆父相逢,这三年来,钱穆父奔忙在尘凡中,一身风霜。

短短的相聚后,两人又要分别。
苏轼关怀朋侪,也习气了离去,他说,世间离去本是常事,何必伤感。

人生涯着,就如同一个行旅之人,我也是旅行者中的一个。

身边的朋侪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一如苏轼一样平常,送走了许多朋友之后,才会明白,有些路啊,我们究竟要一个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