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说发音,分平,上,去,入,平声分阴平(汉语拼音一声),阳平(二声),上三声,去四声,上,去统称为仄声。
平声以阴平阳平划分法起源于元代《中原音韵》,唐宋以及更早期间,统称平声。
入声是一种短匆匆激烈的腔调,在古音中常见,多表示年夜方冲动大方,苍凉悲壮的感情,如《满江红》,就常常用入声。
但入声在当代普通话中已消逝了,在一些方言中还有保留,如粤,陕等一些地区方言中还留存着。
需把稳的是,在古音中有一些读音属于今平古仄,今仄古平,这在用古韵填词,律诗,绝句,曲(元曲)时,须要把稳。

2,

下面先容律诗,就以《题金山寺》律谱为例

律诗绝句古诗词小我浅见

1.平平仄仄仄平平,2.仄仄平平仄仄平。

3.平仄仄平平仄仄,4.仄平平仄仄平平。

5.平平仄仄平平仄,6.仄仄平平仄仄平。

7.平仄仄平平仄仄,8.仄平平仄仄平平。

1,律诗中的替,对,粘。

①替

竖向1、3、5、7 句 ; 2、4、6、8句,从上至下,每句二,四,六字平仄相反,此为替。
例如:1句二四六位置为平仄平,3句为仄平仄,5句为平仄平,7句为仄平仄,交替而对,平仄相反。
同理2、4、6、8也是这样,从上向下逐一对应,平仄相反。

②对

横向1一2句;3一4句;5一6句;7一8句,二四六位置平仄相反,此为对。
例谱:1句二四六位置为平仄平,2句二四六位置为仄平仄,彼此相对。
同理3一4,5一6,7一8依次类推,二,四,六字平仄均相反,即为对。

③粘

2一3、4一5、6一7句,二,四,六字平仄要相同,为粘。

律诗有句“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分明”,即每句一,三,五字平仄可变革,但二,四,六字不能失落粘、失落对、失落替。
但把稳不要涌现三平尾,三仄尾,孤平,拗句。
五律“二,四分明”即可。

2,

平平仄平仄,中仄平平仄平仄,锦鲤翻波。
为变体句,从平平平仄仄律句,第3、4字互换而来的,古诗中常见句。

3,

仄平仄仄平等,句首两仄夹一平,即为孤平,拗句,大忌。

4,

要避免三平尾,三仄尾,即一句中尾字持续三平,三仄,如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等

5,

律诗,分首首、颔、颈、尾四联,例谱中1、2句为首联,3、4句为颔联,5、6句为颈联,7、8句为尾联,个中颔,颈两联哀求对仗。

6,

蜂腰体,律诗颔联不对仗,颔,颈联同时描述同一件事。

7,

绝句,绝句格律哀求与1一5项同,但不哀求对仗。

8,古风诗及对联

古风诗源于春秋,《诗经》、《楚辞》、汉代《乐府诗》,骈赋,五言七言诗等,以曹氏父子,谢灵运,鲍照,建安七子,陶渊明等为代表,直至唐宋期间仍有流传,古风诗没有格律哀求,押古韵今韵都行,比如李白《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王唯《鸟鸣涧》“夜静春山空”一句,按绝句格律看是三平尾,实在这是一首意境幽美的古风诗,诗以意境为先,格律为辅,有了上佳好句,可以不用拘泥于格律限定,当成古风写就行。
唐诗中类似所谓出律的例子很多,把它们当作古风诗看即可。

多说一句,也有人同我说过“夜静春山空”,空读kòng,平水韵去声一送,但空字是韵角,如果是kòng,那么尾句“时鸣春涧中”,韵角“中”字要么中读平音,平水韵上平一东,整首诗韵角平仄通押、混乱,肯定不是绝句;要么读仄音,平水韵去声一送,那整首诗四个韵角都是仄音,韵律感全没了,更不是绝句了。
其余读kōng,有春山空灵之意;读kòng意思是春山空闲着,从意境到读音上,远不如kōng好。

对联

对联亦然,可以当古体诗看,只要意境幽美,语意顺畅,不必管三平尾、三仄尾之类的。
当然,如果喜好用绝句、律诗格律写,也完备没问题,个人爱好习气,喜好就好,怎么顺手怎么写。

对联可以写古风诗句,也可以用当代鄙谚,雅俗共赏,看个人爱好而定。

对联追求工致,能写成工对当然更好,平仄相对,词性相同,语义高下畅通,构造对应自然,比如清风对皓月,平平对仄仄,形容词+名词对形容词+名词;高下联平仄相对宽泛的也可以(但别差太多,尤其偶数字和尾字)比如清风对明月,平平对平仄,词性构造也是形容词+名词对形容词+名词,完备OK。
但高下词性构造不能错,比如:吹风对明月,词性变了,动词+名词对形容词+名词,构造、意思全变了;猿啼巴月小,雁叫楚天长。
对成:雁锦楚天长,或雁叫楚天飞,也都不对。

对联依今韵,古韵都可以,都是个人习气,怎么写都行。

9,

有兴趣写词,律,绝的朋友可以下载诗词吾爱,搜韵等软件,可以挑韵表,测格律,但软件不接管变体句(锦鲤翻波),押邻韵(孤雁出群,孤群入群)等格式,以上几种格式,需自行判断。

由于古韵与当代普通话在发音上有所不同,因此在用古韵(如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原音韵等)填词牌、律诗、绝句、元曲时会用到今平古仄,今仄古平的一些字。
用中华新韵,中华通韵写这些与当代普通话发音同等,不用考虑今平古仄之类的。
这些今平古仄,今仄古平字表,在网上都可以查到。

填词时,分为押平韵、仄韵、叶韵(词牌用同一韵部,押平仄两韵)。
一样平常押韵都用同一韵部。
但也有个别词,如钗头凤等,是换韵。
即同一词牌,押不同韵部。

词牌填词,古韵新韵都可,一样平常用词林正韵(古韵)、中华新韵(今韵)、中华通韵(今韵)。
也有用平水韵的,我个人认为没问题,唐宋诗词用韵便是依《唐韵》,平水韵本就传承于唐韵。

值得解释一下的是,有一些唐宋词,并不符合《词林正韵》。
由于词林正韵是清朝编定,以唐韵为基准,个中有些韵部将唐宋诗韵同一韵部分成了两部,而唐宋诗词用的都是诗韵,以是就造成了这一征象。

用平水韵时可押邻韵。
押邻韵分两种,首句尾字韵角押邻韵;尾句尾字韵角押邻韵。
须把稳的是,邻韵并不是指相临的两个韵部。
邻韵表网上可以查到,但测格律的软件一样平常不接管押邻韵,须自行判断格律。
其余关于这两种押韵叫法,有称首句借邻韵为孤雁出群,尾句借邻韵为孤雁入群;还有的正相反,首句借邻韵为入群,尾句借邻韵为出群。
各有出处论据,辩论不休。
求同存异吧,我只叫首句借邻韵,尾句借邻韵,这叫法总没错。

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所著,成书韶光为1324年。
它以辽、金以来北方语音变革发展为依据,去掉了入声韵,又把平声分为阴、阳两类,归并旧韵为东钟、江阳、支思、齐微等19部。
相对付唐韵、平水韵来说,更靠近于今北京音。
古人填元曲多用此韵。
但也是古韵,一些今平古仄,今仄古平的字还是须要把稳的。

10,

有一些字如不雅观(guàn,道不雅观;guān,奇不雅观),骑(jì,飞骑;qí,骑马),盛(chéng,盛水;shèng,茂盛),行(háng,一行;xíng,行人),空(kōng,天空;kòng,空地)等属于多音字。
这些多音字从古传承至今,不仅在古时,在本日也是多种发音共用,用时无论古韵今韵依情境而定,彷佛搜韵里列出了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