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诗词,就要好好来说说山东的词人了,毕竟山东可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大家最熟习不过的便是“孔孟”了,除这两位大家之外,山东历史上还有许多著名词人呢!
比如说辛弃疾,他是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落)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南归之后,辛弃疾再也没有机会奔赴彊场,为国效忠。既然英雄没有用武之地,他被迫将手中的利剑换成了软笔。英雄情结一贯在贰心中熊熊燃烧,让他不能自己。不管在何处为官,他都一直地给朝廷上书,在各种书信中谈到收复中原那些事儿。
辛弃疾在中秋写过这样一首词以表相思之苦,那便是《满江红 中秋寄远》。“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天下,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辛词重情致而发男女相思。上片待月唤月,正面赋月。歇拍问月,语意双关;由月而人,由物而情,为承转过渡之笔。下片起忆往昔情事,以下责月,祈月,叹缺盼圆,均承东坡中秋词意。结拍想象归时共诉衷肠,化恨为欢,于爽朗洒脱处,益见其缠绵深细情怀。
辛词中还有一首写中秋的名词,那便是《一剪梅 中秋无月》。“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这首《一剪梅》所写的是中秋节赏月却因阴天而无月的失落落。上阕先写回顾昔年中秋往事:桂花飘喷鼻香、饮酒赏月、花月怡人。而“今宵”中秋同样备酒赏月,却是“云湿纱窗,雨湿纱窗”,雨夜无月,格外孤寂。
下阕则大胆想象,想乘风上天,问个究竟,却是无路可通、无信可寄!
遗憾之下,唯有对着堂内“烛花红”,姑且将其当做月当做花,高歌饮酒,聊以自慰。这首中秋词虽全篇写中秋节之事,却依稀隐喻忧国之情,一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正好是辛弃疾忧心国家民族,却无力回天的倾诉。在古代,中秋节最为主要的便是团圆与赏月,对酒当歌,把酒言欢,为这团圆的节日增长了浓浓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