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卜筮”(风水算命等)一共有三本书,一本是夏朝的《连山》,一本是商朝的《归藏》,一本便是周朝的《周易》。
目前只有《周易》流传至今,而其余两本目前只是个“传说”。
关于其余两本的存在与否、真实与否,学术届还有辩论。
那么我是什么意见呢?

先来看看学者对《连山》的先容:《连山》因此四季六气为旺衰指引,以六甲值符为休咎判辨之坐标,以三元九运为时空转换。
从“四季六气”、“时空转换”等词可以看出,这是通过看天象、韶光,气流等来判断休咎的算命法。
再来看看对《归藏》的先容:《归藏》因此坤卦为首,万物皆归藏于地。
每一象都因此“气”为主;景象为归,地气为藏,木气为生,风气为动,火气为长,水气为育,山气为止,金气为杀。
可以看出,《归藏》除了从之前《连山》紧张看“景象”之外,还看“地气”和木、风、火、水、山、金等天地间的事物,通过这些来算命。
那么到了《周易》,开始分“天地人”三才,把“人”的成分纳入了算命的范畴。

以是只管有没有夏朝还在证明过程中,只管《连山》、《归藏》的作者明显是编造出来的(号称是盘古开天之后第一代君主天皇氏),仅从“人类认知事物是渐进的”这一客不雅观规律来讲,前两本书的存在是合理的。
至于韶光和作者,那充分表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顽疾:厚古薄今、挂羊头卖狗肉。

言归正传,扯了这么多,有关《连山》一书的先容里有句话引起了我的把稳:“以三元九运为时空转换”。
“三元九运”是指什么呢?三元九运,是中国划分大韶光的方法,古人把20年划分为一运,三个20年也便是三运,形成一元
三个元运便是上元、中元、下元,每一元三个运,合称为“三元九运”。
上元是一、二、三运;中元是四、五、六运;下元是七、八、九运。
每一个元运六十年,三元统共是180年。
自古便记载于黄历上,并结合干支历利用,多用于风水学上。

每逢元旦都要发这篇一元复始中的一元是指新年吗

好了,一元便是六十年。
而通过天干地支来打算年份早在商朝就实施了。
天干十个,地支十二个,最小公倍数是六十。
以是第一年甲子年开始到第六十一年又叫“甲子年”,每六十年后又重复一次,这才能叫“一元复始!

接下来看看所谓的“一元复始”的出处:《公羊传·隐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
春者何?岁之始也。
”所谓“隐公元年”,便是春秋期间鲁国隐公当上国君的第一年。
那两句话的意思便是:鲁隐公问大臣什么是元(年)?大臣回答便是国君你开始执政的第一年啊!
然后又问什么是春,大臣回答便是每年的一开始算春。
(此处的“春”,无论“立春”、“春季”还是“春日”都没问题,但前面的“元”一定是“元年”)这两句话凭什么会扯到“一元复始”这句针言上去?就由于里面有个“元”还有个“始”字?就造出“一元复始”这个针言了?这是哪位专家的脑洞开得这么大?“元”最早指人头没错,“元日”指大年初一也没问题。
但元年只是指“第一年”而不是“新年”,元年又怎么可能“复始”?除非换了一个国君,执政的第二年那叫次年。
“一元”更不会是指“元旦”(中国以前不存在元旦节)!

再来查查所有其他古代关于“一元”的阐明:

1. 事物的开始。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谓一元者,大始也。
”《汉书·董仲舒传》:“《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
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

2. 汉 《三统历》法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

《汉书·律历志上》:“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
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

3. 宋 邵雍 把天下从开始到消灭的一个周期叫做一元。
一元有十二会,一会有三十运,一运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年,故一元共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见所著《皇极经世·不雅观物篇一》。

《朱子语类》卷二四:“到得一元尽时,天地又是一番开辟。
”《西游记》第一回:“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

4. 一个中央或本原。
拜会“ 一元化 ”、“ 一元论 ”。

5. 指天下。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夷一元之穷灾,拯六合之沉溺。

6. 一头。
拜会“ 一元大武 ”。

7. 清 代称元宝一枚为一元。

清 袁枚 《答孙补山相公书》:“捧到国宝一元,照人若雪。

8. 清 末以来的货币单位,银圆一枚为一元,一元即是十角或一百分。
元,本作“圆”。

上述八项阐明,哪一项把“一元”阐明成“新年”过?大多数人是不是这一辈子只能经历一次60年的“一元复始”?最多也不过两次?如果按照排在第二短的“一元”所代表的4617年,5000年的中原文明,也只是经历了一次“一元复始”!

“一元复始”常常被对以“万象更新”,形成一副对联。
其最早出处目前无法考证,但解释“一元”对应“万象”,都是“数字+名词”的偏正构造。
那么“万象更新”的出处呢?据查是出自四大名著《红楼梦》的一句:“如今正是早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我只是有点不明白:有必要把“万物更新”改成“万象更新”吗?从音韵上来讲“物”和“象”都是仄声,不影响对联的平仄,本来按出处延用即可,何必修正呢?

如果你再去回看前面《连山》和《归藏》内容先容,有没有以为这个“象”该当是指占卜的“天象”或各种“气候”吗?再来看看战国期间的《关尹子.二柱》篇中的一段有关占卜的笔墨:“先想乎一元之气具乎一物执。
爱之以合彼之形,冥不雅观之以合彼之理,则象存焉。
一运之象,周乎太空,自中而升为天,自中而降为地......”是不是足够佐证“元、运、气、象”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而且“元”是韶光观点、“象”是空间观点,不便是《连山》所说的“时空转换”吗?因此,“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很可能便是从古代的“卜筮”书演绎出的一副对联!

以是在元旦和春节即将来临之际,请不要再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了,如果有人过60岁生日的话,这倒是一句很有学问的祝寿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