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这也是“富不过三代”的原始出处。
道德传家久。《周易》中的“积德之家,必有余庆”一句,能成为古今家训中的高频句子,彷佛也解释了这点。
在每个详细的家族和家庭生活场景中,家训是治家的聪慧;在家族和家庭保持延续的长河里,家训又是传承的聪慧。
一、明·王阳明家训

01.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
学习,没有比先立下志向更主要的。不确立志向,好比栽树不栽培它的根而徒劳地对树木培土灌溉,劳苦却不会成功。
02.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
现在人的毛病,大多只因一个傲字。千罪百恶,都从傲上来。人一旦傲了,就会变得自以为是,不肯在别人面前认错。
二、明·姚舜牧家训
03.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教诲子弟,关键是培养其朴素、踏实的德行。
04.无哲不愚。
愚是外在的表现,愚是形似大略,本色大彻大悟,节制了事物基本规律的的表现。
三、明·吴麟徵家训
05.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祸本也。
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央,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06.少年人只宜修身笃行,信命读书,勿深以得失落为念。所谓得固欣然,败亦可喜。
年轻时,机会多的是,来日方长,不必计较一时得失落,多读书,加强自身修为才是紧张的。
07.不合时宜,遇事触忿,此亦一病,多读书则能消之。
读书可以改变气质。
四、明·吕坤家训
08.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亡家两字,曰淫与暴。
积德、勤俭可以兴家旺家。败德、妄为必定败家亡家。
五、清·王夫之家训
09.和蔼之道,勿以言语之失落、礼节之失落,心生心病。如有不是,何妨面责,慎勿藏之于心,以积怨恨。
不要由于别人言语、礼节上的一点轻忽而记在心上,有度量才能与人相处和蔼。就算对人故意见,最好当面说出来,不要放在心里以积累怨恨。
六、清·郑板桥家训
10.夫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年夜大好人。
做一个年夜大好人,远远比做一个成功人士来得主要。
七、清·汪辉祖家训
11.多言宜戒,直言亦不可率发。惟善人能受尽言,善人岂可多得哉?
言多必失落,也不可说话过于直接,只有教化高的人能接管坦直的批评,但是教化高的人能有多少?
八、清·张英家训
12.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往后所读之书迥异。幼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其功,终属影响。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辞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花夕落、浅陋无识、诡僻失落体、媚谄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之文数篇,为终生受用之宝乎?
二十岁之前读的书,每每是终生不忘;二十岁后读的书,每每是一不温习就忘。以是经典的好文章一定要在幼年期间学习、背诵,千万不要在影象最好的光阴去读无关紧要的书和浅陋的文章。
本日,不让孩子阅读背诵经典,而是为了考试,让小学生背诵《小学生作文选》,让中学生背诵《中学生作文选》,这是误人子弟,贻害不浅,本色是一种恐怖的犯罪!
1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我所已读者,决不可轻弃。得尺则尺,得寸则寸,毋贪多,毋贪名,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利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华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望梅止渴;能举其词,而不能利用,谓之食古不化。
读书不在贪多,而在于精读。对付经典文章,一定要熟读背诵,理解它的内涵,才能学甚至用。读完就忘,那是望梅止渴;能影象而不能利用,那是食古不化。
14.古人云,凡人欲饮酒博弈统统嬉戏之事,必皆觅伴侣为之,独读快意书,对山水,可以独自怡悦。凡声色货利统统嗜欲之事,好之,有乐则必有苦。惟读书与对山水,止有乐而无苦。今曹与其狎无益之友,听无益之谈,赴无益之应酬,曷若珍惜难得之岁月,纵读难得之诗书,快对难得之山水乎?
饮酒、赌钱、下棋这些游戏都须要玩伴,而读书和山水之乐可以独自享受。声色犬马的希望,随意马虎兴尽悲来,而读书和山水之乐却没有坏处。与其进行没有好处的嬉戏交友,听无聊的闲谈,参与没有用处的应酬来往,不如珍惜韶光,去读书和欣赏山水。
九、清·纪晓岚家训
15.四戒:一戒晏起,二戒
四宜:一宜勤读,二宜尊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晏起”便是“晚起”。
“慎食”便是节制饮食的意思。
16.交友之道,贯乎患难相扶助,缓急可通商。若以势利相攀援,酒食相征逐,一朝失落势,便视同陌路矣。
交友要交道义之友,患难之交。利益之交,酒肉朋友是不能长久的。
十、清·曾国藩家训
17.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时时自省过失落,严于律己,则心安;外表持重,内心沉着,则身体强健;不断追求仁义,则身心愉悦;思想老实,待人诚挚,则神清气爽。
十一、清·左宗棠家训
18.自古功名振世之人,大都从前备尝辛劳,至晚岁事权得手乃有建树,未闻早达而能大有所成者,天道非翕聚不能发舒,人事非历练不能通达。
自古以来,奇迹大成的人都是从前不顺,久经磨练,到后来才有建树,很少有早发达而造诣很大的,天道是先收聚后勃发,人事要经由历练才能明白。
左宗棠四十岁才出山干事,年近七十才有不世之功业,是真正的大器晚成,以是他教训儿子要沉潜、历练。
十二、清·张之洞家训
19.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通津为世用,明道守如珍。
这是张之洞的《续辈诗》。
要仁爱宽厚待人,遵守家法家规。要做到虔诚善良,报效国家。要有开放的肚量胸襟,敢于担当,学甚至用,以所学济世。要知晓世事规律,像守护珍宝一样守护道。
20.兄弟不可争产,志须在报国,勤学立品;君子小人,要看得清楚,不可自居下流。
这是张之洞的临终遗言。
兄弟之间不可由于争夺财产而闹反面气,要立志报国,勤奋学习,树立良好的品质;与人交往的时候,要看清对方的品行,辨清君子小人,不能和小人与世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