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泥入水人间菩萨 亦诗亦禅清闲高僧
柏林禅寺万佛楼楹联
巍巍万佛楼,万德金容,
慈云普荫,百万人天同尊仰;
济济千佛殿,千秋法炬,
慧焰辉腾,三千天下共皈依。
乙未岁重礼云居敬步虚公师尊追和洪断禅师原韵之二 侍师受教
茅篷三月侍师栖,教益时承光彩余。
命扫客尘归性海,嘱坚戒定出循环。
若非云散何瞻日,不是波清怎见矶。
子夜霜钟迷梦觉,个中少人知。
三十初度
托足空门廿八春,不堪回顾忆前尘。
罔知阿母生身德,深负尼师抚育恩。
泊尔林泉消岁月,悠然云水度晨昏。
韶光弹指成辜负,倚枕中宵涕泪横。
四十初度
转眼年光时间四十春,读书学道两无成。
人间岁月随缘度,世外桃源不可寻。
本与云门为后进,谁期贾岛作前身。
山河万里新天地,一体同沾化雨恩。
寄怀传印法师
两度分襟不计春,花着花落每怀君。
喜吟禅悦清新句,颇慰尘劳散乱心。
风月漫酬三世债,林泉堪羡一闲身。
遥知眼底无多物,除却青松是白云。
一九七九年八月廿六日
参拜赵州从谂禅师塔
来参真际不雅观音院,何幸国师塔尚存!
寂寂禅风千载后,庭前柏子待何人?
一塔孤高老赵州,云孙来礼泪双流。
断碑残碣埋荒草,禅河谁复问源头!
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五日于石家庄
主编《法音》十年
经窗矻矻(kū)勉耕耘,十载东风日月新。
法鼓声声鸣不歇,山陬(zōu)水渚听潮音。
一九九〇年十仲春除夕
柏林逊位说偈
洒扫山门十五年,传灯建寺酬前缘。
古稀遂我林泉愿,继振宗风赖后贤。
乙酉年春节写怀
山庵又是一年新,禅悦生涯万念泯。
老大缁衣寒彻骨,立锥无地未为贫。
赵州禅茶颂
——为天下赵州禅茶文化互换会而作
赵州一碗茶,今古味无差;
根植菩提种,叶抽聪慧芽。
瞿昙曾记莂,鸿渐复添蛇;
瓯注曹溪水,薪烧鹫岭桠。
虚空为玉盏,云水是生涯;
着意尝来淡,随缘得处佳。
正清和雅气,喜舍慈悲花;
上供诸佛祖,平施百姓家。
大家亲受用,处处绝尘渣;
林下清和满,廛中敬寂夸。
千年逢盛会,四海颂蒹葭;
三字禅茶意,和风送迩遐。
2005年10月13日於旅次
和明海禅人《关中念师》七绝
一
每忆禅人到梦乡,关中岁月不嫌长。
赵州塔畔僧衣影,柏子庭前尚溢喷鼻香。
二
巍巍五顶壮奇不雅观,名列华严第一山。
瓶钵生涯空万象,定中不觉月光寒。
三
入我门中二十春,自惭薄德感承恩。
每怀往事常悲嗟,愧负吾徒一片心。
四
茶喷鼻香饭热语殷殷,犹忆蜗居客满门。
学子莘莘闻道后,有缘得现比丘身。
五
感怀出生满流言,后果前因总历然。
能受天磨真铁汉,是非真伪任分缘。
六
师徒恩德如山重,面对群贤万虑沉。
法座让贤方寸定,不欺佛祖不欺心。
七
破额山前忆赵州,艰辛历尽泪双流。
万人翘首云中望,早日归来领众修。
壬辰年四月廿五日于虚云禅林
净慧自赞
早岁参禅悦,截流识此心。
云门蒙授记,赵州作主人。
生活禅风立,修行不择根。
把握在当下,稍纵即逝顷。
七旬承道信,八旬侍弘忍。
五载当阳道,玉泉度门兴。
宝掌千年寿,虚公百廿春。
同参东西祖,道绝去来今。
2013年1月29日
散喷鼻香法语
十字街头别一天,忙中净土闹中禅。
耳边常奏无生曲,八万尘劳火里莲!
河北真际禅林二季度“七日禅修法会”,于4月6日起喷鼻香至4月12日,历时七天,圆满解七。(2007年)
万古长空
满目青山,茫茫大地,
好风徐来,小雨无声。
青青翠竹,郁郁黄花,
漫天星斗,当空皓月。
禅是西来大意,禅是庭前柏子,
禅是运水搬柴,禅是饥餐渴饮。
禅是拈花微笑,禅是棒喝犍椎,
禅是不可言说,禅是万古长空。
不信人间道不成
《经窗禅韵》中展露出来的坚信与坚守
文/褚亚玲
净慧长老行走人间80多载,为匡扶道风不遗余力,弘法利生永不疲倦。他自幼出家,慧根深厚,潜心佛学,虽经文革,被打为右派,中间被迫还俗,从未稍改对佛学的武断信心,而几十年精心造就空门人才,重兴寺庙,宏扬人间佛法,大袖飘飘,齐心专心前行,从未少了一分对人间佛教的崇信与坚持,翻阅《经窗禅韵》,时时处处,可见慧老武断信念的流露。
1955年,慧老为虚公老衲人的弟子,他在《乙未岁重礼云居敬步虚公师尊追和洪断禅师原韵》一诗中写下:“劫灰力拨来虚老,丕振颓风挽夕阳”与“若非云散何瞻日,不是波清怎见矶”,彼时慧老只是22岁的青年,心中已经确立有伟大志向,对禅学有悟有成,垫下坚实的崇奉根基。循前辈高僧大德的风范而去,这份志与信,支撑他造诣日后的丰采大业。
困难困苦
玉汝于成
1962年,长老因编辑《虚云和尚法汇续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63年离开佛学院,辗转于京、粤、鄂等地接管劳动改造,直至1978年才被摘去右派的帽子。这期间,长老精神上倍受歧视、生活上饱受磨难,但在他的诗中,从未颓废抱怨,在人间的这段挫磨里,他变得更加武断、从容、练达、成熟。看他的诗中,或记录当时的生活,淡淡几笔,深得生活的真义,或自我勉励,从未弃却对崇奉的坚持。
独自旅居,身担重负,心受创难,慧老一箪一食,自我不雅观照,从困难中创造生活的意见意义:
《劳动杂韵二首·其二》一诗中写道:
了却日常垦植事,挑灯独坐补衣裳。
生涯自喜归淳厚,引线穿针兴味长。
(1964年元旦节)
虽被错划为右派,但崇奉之灯,愈燃愈亮,他在《癸卯除夕》诗中说:
有志乘风追跃马,无心避世玷金仙。
举头何幸青丝立,赎罪甘膺百炼坚。
(1964年2月)
《重游云门留赠师友》:
重来旧地意如何,师友相逢感慨多。
万里足迹身负疚,半生潦倒志消磨。
惟将热血忠黔首,敢有余怀事佛陀。
纸上文章终累我,洗手不干谱新歌。
(1965年5月)
《元宵赠友》:
应从俗谛归真谛,了却尘缘结净缘。
莫道此生虚浪掷,好将钟鼓续薪传。
(1976年2月)
《重过卓刀泉》:
少年读书处,户牖尚依然。
昔日垦植地,花木自芊芊。
美哉前后岭,已改旧时颜。
青松高千尺,看看入云端。
北望东湖水,江山画图添。
层楼兼巧阁,气候真万千。
飘然来故地,感叹且流连。
愿策驽钝马,乘风好向前。
(1977年)
被摘掉右派的帽子后,慧须生涯重上正轨。文革期间,佛教受创严重,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慧老自觉肩承起时期的义务,自此,为振兴与宏扬佛教奇迹献出自己的全部心力。
《漫兴·其一》:
饭后偷闲看小园,土苏苗壮觉心宽。
菜根自有无穷味,莫羡春池把钓竿。
(1978年5月)
《书感赠一犹如窗》:
云泥幸见披肝胆,愿共征程万里长。
(1978年8月)
《乘般至汉途中书感其二》:
滚滚长江水,波澜远接天,
源头才一滴,入海永不干。
(1978年10月)
《重到都门书感》
桃欢李笑喜迎春,流水行云又一程。
再叩国门怀旧泽,重沾雨露感新恩。
天循物意怜幽草,人爱春光惜晚晴。
策马扬鞭无尽意,自忘铅钝请长缨。
(1979年2月)
《读老友白光法师来信感书其二》
石火光中廿七春,不须回顾问前因。
明时应喜青山在,策马齐奔万里程。
(1979年6月)
《步白光法师见忆原韵》
飘然岭外忆初逢,犹觉年华似火红。
二十七年人缈缈,半生知已意浓浓。
共怜萍泊身多难,莫讶迁流业不空。
看取婵娟天涯月,明辉从此满寰中。
(1979年6月)
创办杂志
泽被人间
慧老主编《法音》杂志十多年,法喜充满,泽被人间。
在《主编<法音>十年》一诗中,他写下:
经窗矻矻勉耕耘,十载东风日月新。
法鼓声声鸣不歇,山陬水渚听潮音。
(1990年12月除夕)
《法音百期写怀》:
十二年前忆创刊,法轮初转事千端。
任将两爱心一片,几度重跨百尺竿。
慧老为《法音》的创立、发展付出了如许心血,100期,他伴着《法音》走过了多少个寒暑,“百期文稿案头陈,寒暑推移寄此身”,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每一篇文稿,都是心血所寄,“一字未安终日苦,敢将劳瘁报同伦。”每一期法音,都将佛法的甘露洒向人间,滋润津润着众生的内心,“且喜执柯以伐柯”,“幸有维摩高着眼,几次寒到又逢春。”一本杂志,一个平台,一个接引众生的渡筏,慧老的信与坚持,历历可见。
披荆斩棘
兴复祖庭
1987年10月15日,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法音》主编的净慧法师陪同日本“日中友好临黄协会”访华团到赵县参拜赵州塔,只见柏林禅寺门庭冷落,钟板失落响,只留一个残破的赵州塔与二十几株古柏,悲惨之意,难掩破败,身为宗门弟子,慧老潸然泪下,当即萌生修复祖庭之意,并赋诗二首:
来参真际不雅观音院,何幸国师塔尚存,
寂寂禅风千载后,庭前柏子待何人?
一塔孤高老赵州,云孙来礼泪双流,
断碑残碣埋荒草,禅河谁复问源头!
夕阳斜照中,一个禅者问柏问塔,抚躬自问,诗中既表达出一个禅者对宗门衰微的沉痛之感,又充分彰显出一个禅者的任务与担当意识。
在《赠台湾辉禅法师》中,慧老再次表现出强烈的任务与担当意识:
潮音法雨共云天,此日相逢岂有时。
砥柱中流凭着力,应教净土现人间。
《赵州柏林寺悬钟偈》
赵州桥畔不雅观音院,不听钟声数百年。
众力匡扶恢祖印,蒲牢一击震三千。
(1992年)
慧老动手修复赵州祖庭,前后历时十多年,这份困难,后人弗成思议:
看他在《柏林禅寺万佛楼工地杂感并告十方檀越》(十二首)中的记述:
其 五
经行不忍见高楼,每见高楼事事愁。
昨日买砖钱未付,目前钢价又举头!
其 六
万人同建万佛楼,赤手空拳费运筹。
铁架擎天赀费急,羞囊无计暗生愁。
其 七
持将空钵走天涯,来到人间百万家。
粒米寸薪随所愿,泰山集聚是尘沙。
其 八
万人同建万佛楼,万劫千生脱苦流。
举手低头成正觉,法王有愿不虚酬。
其 九
万人同建万佛楼,笑煞当年老赵州。
渡水渡炉还自渡,金身茎草各风骚。
其 十
万人同建万佛楼,楼后楼前有绿州。
春到百花喷鼻香满院,秋看红叶掛枝头。
其十一
七十残年迈未休,劳生碌碌接潮流。
何期一钵千家饭,重整山门忆赵州。
其十二
常将片片老婆心,苦口打发教子孙。
檀信万家成广厦,一砖一瓦有深恩。
二〇〇一年四月廿三日
对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而言,个中困难,读来让人泪下。个中欣喜,读来令人冲动,戴德之心,又让人动容。
经由十多年努力,慧老率众修复了赵州从谂禅师塔,新栽植了三百余株柏树,柏林禅寺殿堂林立,红墙黄瓦、飞檐雕栋,气势宏伟,草坪绿树、曲径回廊,宛如瑶池,成为一座中外有名的北方大刹,为众生营造了一个纯净的福田。
2002年12月6日,慧老“独身只身来到玉泉寺,并决心在此养老,以了残年”。当时的邢台玉泉寺破败不堪,残碑断幢,吃水困难,没有和尚,喷鼻香火即将断绝,而净慧长老独身只身独来,重修僧团,决意修复玉泉寺。“我来不做平凡见,瓦砾堆中坐道场”。自2003年3月中旬长老开始建筑玉泉寺,仅仅2年韶光,古老而又活气勃勃的玉泉寺便拔地而起。“一池甘露流不竭,化作东风育世间”,“又听禅门法语宣”“荒凉古寺锁炊烟,不见僧归五十年。寄语堂前新衲子,山门有望续薪传。”欣慰之意,诗间可见。
慧老重黄梅四祖寺、邢台开元寺,足迹所到之处,莲花步步盛开。他说,“检点院门规后进,僧衣更惜晚来霞”。
同样在玉泉禅寺,慧老写下“林下余生何所愿,夜参禅悦昼谈经”,“禅意诗魂神韵健,行云流水到天涯”,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描述成清闲的云水诗禅生涯。
慧心冲动
人间异相
已巳春节,赵州祖庭石雕不雅观世音菩萨像,手指多次伸屈,佛前铜磬不击自鸣,慧老《赋偈志异》:
像自动兮磬自鸣,无情说法有情听。
本来空色原非二,何事强分物与心!
(1991年)
《赵州祖庭庚午年腊八法会瑞应纪实》中记下了这样的祥瑞,武断了信众的信心。
庚午年尾月初八日(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三日),河北赵县古刹举行佛陀成道纪念法会。正当法会进行中,月前供奉之十顿重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忽旁边、前后自动,自动幅度约二、三公分,每隔三分钟自动一次,持继约二小时,在场数千群众及省、县有关部门卖力人均亲眼目睹,叹为希有。
昔佛陀上升兜率天宫为母说法,三月不还人间。时优填王因思念佛陀,乃以牛头旃檀木刻作佛陀形像,高五尺。佛陀回人间,旃檀刻像往迎佛陀。佛为授记曰:“汝于未来作大福田,广度众生。”赵州禅师云:“老僧把一枝草作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为一枝草用。”今祖刹重光,如来现瑞,四众腾欢,叹未曾月。佛动耶?心动耶?且于动兴未动之际下一转语。因缀四偈,用志实焉!
喧喧腊鼓万人欢,
喜见如来动笑脸。
柏子无情增秀色,
冷灰豆爆赵州禅。
信手拈来草一茎,
人天瞻礼作金身;
优填模像今犹昔,
瑞应昭昭动古城。
巨石凿成丈六身,
露天供奉显威灵,
不离真际常垂手,
要使民气一样平。
赵州古刹待重兴,
四众输诚共布金。
佛出那伽今一笑,
巍巍功德实难伦。
禅定聪慧
禅修欢畅
慧老为重修、壮大僧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制订严格的丛林管理制度。戒律森严,禅修精进,打“禅七”不辍。慧老常常带领弟子与居士们打禅七,在他的诗中常可读到他领悟到的法喜,与众分享。
《定后偶拈》:
无量劫来散乱,循环六道不息。
今日翻身一跃,撞倒铜墙铁壁。
1997年1月
《和冯学成居士见赠之作其二》
菜根有味清净水,名利不关淡淡烟。
寂照绵绵无一事,行藏语默总超然。
2001年4月
《奉和冯学成居士礼赵州道场有感原韵并呈斧政》
慧业文章作道场,东风儒雅乐康庄。
谈经直指心波湧,著论勾玄性海扬。
当处即真非客舍,途中原本是家乡。
古稀又见维摩诘,不二门开悟法王。
2001年4月
《净慧自赞(二〇一三年一月廿九日 )》一诗中,慧老这样描述自己的禅者生涯:
生活禅风立,修行不择根;
把握在当下,稍纵即逝顷。
七旬承道信,八旬侍弘忍;
五载当阳道,玉泉度门兴。
宝掌千年寿,虚公百廿春;
同参东西祖,道绝去来今。
明海大和尚说的好:“……师父在命运苦难的压迫中,总是能轻轻一跃,翻身而出,得大清闲。在他的境界里,不管是困难岁月,还是春风得意,都被不雅观照成为诗,成为艺术。生活在他的禅心不雅观照中升华为艺术时,生活的苦乐得失落也就被超越,而纯然成为禅境。……”纵然是在他人生最困难的时候,慧公也随顺统统或恶或善的分缘,从未动摇对崇奉的武断信心以及钢铁般的意志。
放眼当今,民气暴躁,功利心重,贪嗔无尽,有对佛教亲闻者,有对禅学口说笔写以示崇奉者,但不少人旁边游移摇摆,并不武断,缺少对佛学的武断崇奉。慧公的一言一诗,从容冲淡,通报出崇奉的力量、追随佛法的坚忍,他用自己生平的篇章见告人们:纵困难又如何?不信人间道不成,只要坚信,只要追随,只要力行,终有所成。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大公网佛教频道!
大公佛教官网:http://bodhi.takungpao.com/
新浪微博:@大公佛教
微 信 号:TakungBuddhism
投稿信箱:fo@takung.cn